制坯行業

制坯行業,亦稱制瓷行業,也是景德鎮瓷業中最大的一個行業。景德鎮的制坯行業主要分圓器、琢器兩大類二十四個行業。

簡介

行業概述

昔日,景德鎮的制坯行業主要分圓器、琢器兩大類二十四個行業。

坯業發展

先說說圓器制坯業。解放前,從事這一行業的業主和工人多為都昌人。在這一行業中,又分脫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青器、飯閉器、灰器、渣器、古器、滿尺、七五寸、官古今盅等各業。脫胎制坯業主要生產精細碗、盤、杯、碟等瓷器;二白釉制坯業主要生產次等碗類產品;四大器制坯業主要生產飯碗以上的青花瓷、冬青釉瓷;四小器制坯業主要生產飯碗以下的青花瓷、冬青釉瓷;冬青器制坯業主要生產各種小碗、酒盅等瓷器;飯閉器制坯業主要生產連蓋茶碗;灰器制坯業主要生產粗糙瓷碗;渣器制坯業主要生產比灰器更粗糙的瓷碗;古器制坯業主要生產比灰器更小的粗糙小碗、酒盅等瓷器;滿尺制坯業主要生產7英寸以上粗糙瓷盤;七五寸制坯業主要生產7英寸以下粗糙瓷盤;官古令盅制坯業主要生產粗糙酒盅。

文獻記載

據文獻記載。早在明代,景德鎮就出現了較大面積的制坯作坊,經過數百年的演進,制坯作坊的布局與結構日漸合理。民國時期圓器制坯所使用的廠房大都為這類古式作坊。

主要結構

其結構與布局大致為:每一組制坯廠房似封閉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由3棟或4棟向院內敞開的建築組成。總面積為600平方米左右。面南的一棟稱正間,為制坯的主要工場,它是由每間寬為8至10尺、進深約20尺、檐高約9尺的定型單元組成。間數的多少,則根據所生產的產品和規模來決定。各間瓦頂以下置有若干層木架,用作存放坯胎。室內還設有儲坯間(俗稱蔽間),坯間內設有木質坯架,夏季坯胎存放於坯間內,可以防止坯 胎乾燥過快而開裂;冬季坯胎存放在坯間內,可以防止坯胎凍壞;雨季或冬季,在坯架下面放置若干盆炭火,可以加快坯胎乾燥速度。面北的一幢稱傲間,間數與正間大體相等,但開間與進深尺寸均較小,為儲存原料的用房。面東的一幢稱披屋,為練泥和存腐瓷泥的用房。廠房中央,設有若干個木架,俗稱曬架,用作曬坯或晾坯。曬架下面,用磚塊砌以若干個水塘,俗稱曬架塘,用作儲水淘泥。曬架旁邊,置有若干組木桶,每組3個,中間1個呈橢圓形,為淘桶(俗稱粗桶)。淘桶兩側,置有2個圓形木桶,為儲泥桶(俗稱泥漿桶)。淘捅和儲泥桶附近,置有若干個用做匣缽的原料燒製成的濾泥桶(俗稱擱泥桶)。硒架的東南隅,往往留出一塊空地栽種各類花木,以美化坯房環境。廠房為穿逗式木構架,屋面為冷攤青瓦。坯房四面砌有封閉式外牆。

主要優點

上述這種坯房,具有很多優點:一是構造簡單,建材便宜,省工省料,造價較低。二是工場系三合院或四合院,便於集中管理。三是房屋坐北朝南,日照時間長,利於曬坯,光線好,且冬暖夏涼。四是工藝布局合理,方便作業,工人操作時既省力又省時。五是廠內布局緊湊,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廠房利用率極高。

配備人員

解放前,圓器脫胎、二白釉、四小器、冬小器、飯閉器、官古令盅等行業的勞動組織,是以利坯工為單位進行組合的。例如脫胎制坯業,通常以兩個利坯工為一單位組織,每一單位組織中,配有頭師傅1人,利坯工2人,打雜工1人,做坯工1人,印坯工1人,殺合坯工(又稱施釉工)1人,剮坯工1人,裝坯工1人,此外還配有管事、伙夫各1人。若生產青花產品,還須配以若干名青花裝飾工人。又如二白釉制坯業,在l.5個利坯的勞動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2人,做坯工1人,利坯工2人,印坯工1人,別坯工1人,殺合坯工1人,裝坯工1人。3個利坯的勞動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2人,做坯工1人,利坯工3人,印坯工2人,剮坯工2人,殺合坯工2人,裝坯工2人。4.5個利坯的勞動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3人,做坯工2人,利坯工5人,印坯工3人,剮坯工2人,殺合坯工3人,裝坯工3人。6個利坯的勞動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4人,做坯工2人,利坯工6人,印坯工4人,剮坯工4人,殺合坯工4人,裝坯工4人。圓器四大器、灰器、渣器、古器、滿尺、七五寸等行業的勞動組織,是以處為單位進行組合的。例如四大器制坯業,0.5處的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1人,做坯工1人,印坯工1人,利坯工2人,剮坯工1人,殺合坯工2人,裝坯工1人。l處的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2人,做坯工1人,印坯工2人,利坯工3人,剮坯工2人,殺合坯工3人,裝坯工2人。1.5處的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3人,做坯工2人,印坯工3人,利坯工4人,剮坯工3人,殺合坯工4人,裝坯工2人。2處的組織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4人,做坯工2人,印坯工4人,利坯工5人,剮坯工4人,殺合坯5人,裝坯工3人。以上各勞動組織,根據生產需要,可另配畫坯工、擂料工、雜工若干名;又如灰器制坯業,每l處中,通常配有頭師傅1人,打雜工1人,做坯工1人,印坯工1人,利坯工1人,剮坯工1人,殺合坯工1人,畫坯工1人,裝坯工2人,挑擔工1人,擂料工1人。此外,還配有管事1—2人,配有伙夫1人。
那時候,坯料的製備均在坯房內進行。坯料的配合比,不僅各制坯廠家不盡相同,而且在同一個廠家內也時有變動。

製作方式

形成過程

制各坯料,首先要淘洗瓷土。淘洗前,要先將水盛入粗桶,再將—布有孔眼的篾籃(俗稱下貨籃)吊於桶中,然後按配比將各種瓷土一一敲碎投入蔑籃內,瓷土漸漸通過籃孔流入水中。至瓷土完全流入後,將籃取去,用鐵耙在桶中來回攪拌,稍沉澱後,用篩子將浮於水面的髒物撈去,再用置有橫木槓的鐵鍋(俗稱泥鍋)將桶中浮游之泥漿一鍋一鍋舀人置於淘桶兩側的儲泥桶。
待儲泥桶內的泥漿裝滿並沉澱後,將泥漿表層之清水舀去,然後用篩將泥漿濾入濾泥桶中。緊貼或貼近桶壁的泥漿,自然濾水較快,硬得也快,而桶中心部位的泥漿則濾水較慢,硬得也慢,因此工人須時而用手在桶中拌動,將較軟、較稀之泥拌往桶壁,以加快其硬化速度。待桶中的全部泥料基本硬化後,即將泥料取出,送進儲泥房(俗稱泥堂),或置於太陽下曬硬後再送進儲泥房。如果泥料硬化的程度仍達不到要求,則用若干清潔、乾燥的磚塊插入泥中, 將泥吸乾。
泥料送入儲泥房後,須陳腐l—3個月才能用於制坯。泥料經過一段時間的陳腐,可使泥料中的氣泡和應力逐步消除,同時也可使泥料中所含的水分逐步分布均勻。此外,通過陳腐,還可促使泥中殘存的有機物逐步腐爛,使泥料的可塑性相應提高。

最終形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陳腐,用鐵鏟將泥料移至另一處,每鏟一層,須光著腳一腳跟一腳沿邊緣打圈向泥層中心方向踩去。每踩完一層,即在其上再添一層。依此法踩練3次後,用鐵鏟將其鏟至另一處,每鏟一鏟,將泥堆成“口”字形,接著用鏟拍打,把其由“口”字形打成“田”字形,盤堆拍打2次後,即可。瓷工們把這種踩練拍打的力“法稱之為“三道腳板兩道鏟,躁泥踩成菊花芯,打泥打成蓮花 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