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詩名:別梅鑒上人
作者:鄭板橋
體裁:七言律詩
創作年代:清代
題解:這是一首留別詩。據道光刊本《泰州志·寺觀》:“彌陀庵,在南山寺東南,興化鄭燮有詩。”即指此。
作品原文
別梅鑒上人①
海陵南郭居人少,古樹斜陽破佛樓。②
一徑晚煙籬菊瘦,幾家黃葉豆棚秋。
雲山有約憐狂客,鐘鼓無情老比丘。③
回首舊房留宿處,暗窗寒紙颯颼颼。
注釋譯文
注釋①梅鑒上人:彌陀庵住持僧人。鄭板橋兩次客居泰州,都住在他這裡。②海陵:縣名,西漢時所置,明朝併入泰州。梅鑒上人的廟宇在這裡。③狂客:作者自指。《清史·鄭燮傳》:燮“日放言高談,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鐘鼓:指僧人禮佛誦經時所奏的樂器。比丘:梵文的音譯,俗稱和尚。
譯文海陵南郭很少有人居住,只見古樹、斜陽和殘破的佛樓。小路上籠罩著黃昏時的炊煙,籬笆旁的菊花細弱,秋天家家豆棚的葉子變黃。雲山與我訂立了再會的盟約,而在寺廟無情的鐘鼓聲中你將要終老一生。回頭看自己留宿的房中,窗戶黑糊糊的,冷風吹著窗紙發出颯颯颼颼的聲音。
作品鑑賞
1933年(雍正十一年)秋,鄭板橋客居海陵的彌陀庵。梅鑒上人與鄭板橋早有交往,此次重逢,甚是難得。梅鑒上人不修邊幅,常著一身破僧衣,又酷愛詩文,常請鄭板橋題詩寫字。二人閒散的氣質十分相投,交情自是不一般,所以這首留別詩與一般的留別詩有所不同,沒有依依送別的描寫,而是帶有幾分孤寂的情調。詩人通過描寫景物來表現自己的心情,詩中選擇了古樹、斜陽、破佛樓、籬菊、黃葉、豆棚、雲山、鐘鼓、舊房、暗窗、寒紙一系列格調淒清的意象,傳達出內心的淒涼與孤寂。“一徑晚煙籬菊瘦,幾家黃葉豆棚秋”一句,很好地渲染了全詩閒淡平靜的氣氛,讓人感到詩人內心雖然孤寂,卻是非常安然。彭廷梅評此詩:“澹然絕塵。”(《國朝詩選》卷四)確實如此,此詩在寫景和表情達意時都脫去了塵俗之氣而帶有濃厚的佛禪氣息。
作者簡介
鄭板橋
(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燮所作詩,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孤兒行》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揚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提畫詩都有寄託。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