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的科學利用

人們通常把母畜分娩後4~7天以內的乳汁叫做初乳。從外觀上看,初乳較濃稠,呈淡黃色,略帶鹹味或臭味。初乳具有特殊的化學組成及生物學特性,其所含營養成分則較常乳區別很大,初乳是新生幼畜最初幾日內無以替代的最佳營養食品。
(一)早給初乳:仔畜出生後,開始吮食初乳的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據試驗表明,攜帶抗體的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只有在幼畜出生後較短時間內被攝食進入消化道,才有可能被完整地吸收利用。一般認為,在犢牛出生36小時以後就不可能吸收利用完整的蛋白質分子了。因此,儘可能早給初乳,促使其消化道內的乳酸菌的生長繁殖占據上風,若初乳餵的時間過遲,會造成胃腸道處於鹼性環境中,乳酸菌的繁殖活動會因腐敗菌類的抑制而陷於被動,會誘發腸道疾病的發生,所以必須儘早餵給初乳。要求犢牛在生後30~50分鐘,豬和羊在生後半小時內吃上初乳,以利於幼畜的生長和發育。
(二)人工輔助哺乳:幼畜吮食初乳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少數母畜因不認識自已的仔畜或有痛感而拒絕哺乳,此時,畜主或飼養人員應及時進行輔助,一方面將分娩的母畜乳汁、羊水或尿液等塗擦於仔畜體表,讓母畜通過嗅覺來認同仔畜;同時可輕輕按摩乳房,穩定其性情,慢慢訓練其習慣讓幼畜吮乳。若遇個別仔畜不會吮乳時,飼養人員可先將乳汁擠在手指上少許,然後將手指伸入幼畜口中誘其舐食,繼而再將幼畜嘴巴抱向母畜乳房,經反覆訓練幾次,即可正常哺乳。此外,仔豬初次吃乳時還應固定乳頭,防止大欺小,強欺弱等造成弱仔畜發育不良。
(三)非新生幼畜借餵初乳時需要進行稀釋:因為初乳較濃稠,所含乾物質要比常乳高出1.5~2倍,但其初乳中濃厚的營養構成未必能為非新生幼畜消化和利用。所以,如遇母畜分娩1周以後已進入常乳期時患病或死亡,致使幼畜缺乳或無乳,非新生幼畜需要借餵另一臨產母畜的初乳時,則應以2份初乳兌1份清潔的溫開水或2份常乳的比例,將初乳進行稀釋後再用來餵新生幼畜,以利於幼畜的消化和吸收。
(四)新生仔畜失乳與人工初乳的配製:在飼養實踐中,必須儘可能讓每個新生仔畜都能吃到初乳,以利其日後的生長發育。如遇分娩後母畜死亡,可從其乳房中將初乳擠出,加熱到38℃哺餵仔畜;若遇母畜產後無乳,則幼畜可借用與它同期分娩的母畜的初乳。在沒有同期母畜分娩的情況時,就必須人工進行配製初乳,其方法是:按每千克常乳加5~10毫克青黴素(或等效的其他抑菌素)、4個雞蛋、4毫升魚肝油配成人工初乳,另加蓖麻油100毫升;或採用常乳750毫升、加入新鮮雞蛋3個、新鮮魚肝油15毫升、食鹽10克,將其進行充分搖勻後,並加熱到38℃,製成人工初乳,用以飼餵幼畜。
(五)初乳的保存:初乳的保存方法一般有冷凍法、自然發酵法和添加防腐劑等方法。其中較好的是冷凍保藏,但因設備投資大,目前難以在農戶中普及。自然發酵法,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很快會腐敗。添加防腐劑,已採用的有丙酸、甲酸、或乳酸菌等。但近年來在初乳中添加0.5%二氧化氯,其效果較好,經保存半個月後餵犢牛,犢牛生長發育良好。
(六)人工哺乳時的注意事項:
(1)人工哺乳時的乳汁溫度宜保持在37~38℃,上下溫差不超過1℃,以防因乳汁過冷或過熱剌激消化道而引發炎症。
(2)採取定時定量給乳。一般標準是:出生犢牛,每晝夜3~4次,每次1~1.5千克;新生羔羊,每晝夜6~8次,每次50~60毫升;新生仔豬,每晝夜8~10次,每次30~50毫升。餵時均需視不同畜別和個體大小而靈活掌握,不可過食或飢餓。
(3)搞好衛生與消毒。一切用於盛乳或哺乳的工具、皿、瓶、管等之類,均需嚴格保持清潔衛生,每次用後,一定要洗刷乾淨,進行蒸氣或煮沸滅菌,以避免因哺乳用具不潔而造成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