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纏繞草本,長達數米,無毛或稍被毛。
羽狀複葉具3小葉,小葉卵形,長8-15厘米,寬(4-)8-12厘米,先端漸尖或具急尖的尖頭,基部寬楔形,兩面薄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側生小葉偏斜;葉柄常較小葉片為短;小葉柄長約7毫米,被毛。
總狀花序具長總花梗,有花數朵生於總軸中部以上;花梗極短,生於花序軸隆起的節上;小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早落;花萼長15-16毫米,稍被毛,上唇約為萼管長的1/3,具2枚闊而圓的裂齒,下唇3裂,齒小,長約2-3毫米,急尖;花冠白色或粉紅,長3-3.5厘米,旗瓣寬橢圓形,頂端凹入,基部具不明顯的耳及闊瓣柄,翼瓣和龍骨瓣均彎曲,具向下的耳;子房線形,被毛。
莢果帶狀,略彎曲,長20-35厘米,寬4-6厘米,離縫線約5毫米處有棱;種子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5厘米,寬約2厘米,厚約1.5厘米,種皮紅色或褐色,種臍約為種子周長的3/4。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刀豆喜溫耐熱,喜強光、光照不足影響開花結莢。對土壤適應性強。 刀豆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合中國大多數地區種植。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間(有栽培)。熱帶亞熱帶及非洲廣布。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於4月上旬清明前後播種,由於種皮堅硬,吸水慢,要先用水浸泡一晝夜後再播。按行距60厘米,窩距45厘米,深10厘米挖窩,每窩播種子3-4顆,施豬糞水後,蓋火灰及細土約厚4厘米。不能使用人糞,因易爛種爛根。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插桿搭架引蔓 蔓生刀豆在苗高30-40厘米,莖蔓頂端彎曲扭轉時,及時搭架插桿引蔓。架高要求在200厘米以上,以便於進出採摘,架材宜用堅固木料,以防倒塌,主架上要另鋪竹木桿或用繩子縱橫相聯。插桿長應在200厘米以上,以便引蔓上架,待莖蔓上架穩定後,可撤去插桿。
肥水管理:刀豆開花前不宜多澆水,要注意中耕保墒,以防落花落莢。葉期結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用復混肥25-30千克進行第1次追肥。坐莢後第2次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用過磷酸鈣15千克、氯化鉀10千克,同時注意經常澆水,保證充足的水分。在結莢盛期視情況追施2-3次葉面肥;結莢中後期以氮磷鉀配合追肥1-2次,以防早衰,延長結莢期。開花結莢期還應適當摘除側蔓或進行摘心、疏葉,以利提高結莢率。
病蟲防治
刀豆抗逆性強,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蚜蟲等。
根腐病可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靈500-600倍液澆根防治。
蚜蟲可用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或吡蟲啉乳油25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膳食
刀豆味甘,性平,無毒。刀豆具有溫中下氣、止嘔逆、益腎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病後及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以及腎虛所致的腰痛等病症。此外,虛寒呃逆及胃寒嘔吐,宜與生薑同食;腎虛腰痛的人宜與豬腰子一同食用,效果顯著。
藥用
《本草綱目》“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醫林纂要》“和胃,升清,降濁。”
《滇南本草》“治風寒濕氣,利腸胃,燒灰,酒送下,子,能健脾。”
《四川中藥志》“治胸中痞滿及腹痛,療腎氣不歸元及痢疾。”
《綱目》:刀豆,《本草》失載,惟近時小書載其暖而補元陽也。又有人病後呃逆不止,聲聞鄰家,或令取刀豆子燒存性,白湯調服二錢,即止。此亦取其下氣歸元而逆自止也。.....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滇南本草》:健脾。
《中藥材手冊》:補腎,散寒,下氣,利腸胃,止嘔吐。治腎氣虛損,腸胃不和,嘔逆,腹脹,吐瀉。
段成式《酉陽雜俎》“樂浪有挾劍豆,莢生橫斜,如人挾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