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黧豆

巨黧豆

巨黧豆,Mucuna gigantea (Willd.) DC.,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豆目,豆科,蝶型花亞科黧豆屬,巨黧豆。分布於中國台灣和海南。印度、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東至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及玻里尼西亞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大型攀援木質藤本。植株常無毛或多少被稀疏短毛;莖光滑或具細縱槽紋,老莖有皺紋。羽狀複葉具3小葉,葉長12-27厘米;托葉脫落;葉柄長3.5-12厘米;小葉薄紙質,頂生小葉通常橢圓狀卵形,有時橢圓形,菱形或卵形,長7-16厘米,寬4-8.5厘米,先端短凸尖,有時有細尖頭,基部圓形,側生小葉不對稱,長7-11厘米,基部圓而偏斜或稍為心形,上面有光澤,兩面無毛或在脈上具疏短伏貼毛;側脈每邊4-6;小托葉線形長3-5毫米;小葉柄長約5毫米。花序常生於較老莖上,長8-25厘米,每3朵或多朵常聚生於花序上部1/4或短於1/4,花序下部無花也無苞片或痕跡;苞片脫落;花梗長5-20毫米,長短不一而使花序呈傘房狀;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6-18毫米,寬5-7毫米,以後脫落;花萼密被脫落的紅褐色剛毛;萼筒狹杯形,長8-10毫米,寬11-16毫米;花冠帶粉紅或帶綠白色,旗瓣長2-2.8厘米,先端有1-2毫米深的凹缺,基部的耳長1-2毫米,翼瓣長2.8-4.4厘米,約與龍骨瓣等長,寬8-10毫米,先端圓,耳長約4毫米,瓣柄長約7毫米,龍骨瓣長3-4.2厘米,耳長約2毫米,瓣柄長約6毫米,雄蕊管長2.2-3厘米;雌蕊長約3厘米,花柱下部有毛;胚珠2-4。果革質,長橢圓形,長7-14厘米,寬3-5.5厘米,厚5毫米,被黃褐色伏貼短毛,後脫落無毛,邊緣增厚為隆起的脊,兩邊具翅;種子1-3顆,暗褐色或帶黑色,長2.3-3厘米,寬2-2.5厘米,厚8-10毫米,種臍黑色,為種子周長2/3-3/4。

分布

產於中國台灣海南。生於山邊、海邊的灌叢中。印度、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東至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及玻里尼西亞也有分布。

物種鑑別

早田文藏(Hayata)根據T.Tashiros.n.標本(采於台灣省高雄附近)在台灣植物圖譜3:75.(1913)發表了MucunatashiroiHayata.其後,細川隆英(T.Hosokawa1932)將其作為M.gigantea的異名。李惠林(1963)從之。黃增泉、大橋広好(Ohashi)於台灣植物志3:342(1977)亦將M.tashiroi作為M.gigantea之異名。大橋広好、立石庸一(OhashiandTateishi,1976,1981)認為M.tashiroi和M.gigantea仍有區別.將M.tashiroi組合為亞種,M.giganteasubsp.tashiroi.Wilmot-Dear(1984)採用大橋広好、立石庸一的意見,分立亞種,但其本人並未見到產於台灣之subsp.gigantea.Merrill(1928)曾記載海南有M.gigantea紀錄(Katsumada),標本藏於台北植物標本館(Herb.Taihoku).M.tashiroi與M.gigantea之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旗瓣之長超過翼瓣之4/5,翼瓣瓣柄長為翼瓣全長1/3,花萼上方2裂片連生至近頂端,相距很近;而後者旗瓣及翼瓣柄均較短,花萼上方2裂片相距較遠。編者認為此種區別較小,而且根據之標本亦較少,因此本志暫不作分亞種之處理。

豆科·菜豆族植物

菜豆族,豆科的一個族,包括: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蝶豆亞族擬大豆亞族刺桐亞族、刀豆亞族、等7個亞族,有84屬,廣布於全球,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豆亞族、菜豆亞族、木豆亞族已經單獨發任務,本任務僅包含其餘4族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