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秋色

出秋色亦稱“佛山秋色”、“提燈會”、漢族民間風時風俗。流行於廣東佛山地區。“秋色”是一種民間工藝品的稱為,用廢紙、臘衣、稻草、瓜果殼、瓜果仁、竹頭木屑等加工製成,因在秋天展出而得名。

亦稱“佛山秋色”、“提燈會”、漢族民間風時風俗。流行於廣東佛山地區。“秋色”是一種民間工藝品的稱為(這是錯別字,應當更正為“謂”),用廢紙、臘衣、稻草、瓜果殼、瓜果仁、竹頭木屑等加工製成,因在秋天展出而得名。有紙塑的古銅器、石雕、玉器;臘塑的各種花卉;瓜果仁粘砌的人物針刺的字畫等,奇妙逼真。人們把工
工藝品組裝成“擔頭”、“抬面”,和舞龍、舞獅隊一起,沿街或鄉間道路遊行,稱“出秋色”。

佛山民間傳統風俗:出秋色

出秋色,又稱秋色賽會,秋色提燈會,佛山秋色,俗稱秋色會景,漢族民間傳統風俗。基本舉行於每年秋收之後,其內容和形式,主要以反映農業豐收象徵的農副魚產品像生工藝品和以假亂真的手工業製品的展示,以及以“扮故事”為主的各種文藝表演與民間娛樂節目,舉行綜合性的大規模巡遊活動。“秋色”是一種民間工藝品的稱為,用廢紙、臘衣、稻草、瓜果殼、瓜果仁、竹頭木屑等加工製成,因在秋天展出而得名。有紙塑的古銅器、石雕、玉器;臘塑的各種花卉;瓜果仁粘砌的人物針刺的字畫等,奇妙逼真。人們把工藝品組裝成“擔頭”、“抬面”,和舞龍、舞獅隊一起,沿街或鄉間道路遊行,稱“出秋色”。

佛山秋色發展歷程

佛山秋色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鼎盛於清朝乾嘉時期,在其形成發展的近600餘年中,秋色遊行逐步具有比較嚴格的順序,表現形式一是表演藝術,即扮演故事,車心、樂隊、龍獅舞等;二是藝術品陳列觀賞評比,如燈色、台面、擔頭、頭牌、羅傘等手工藝品。兩大部分具體又可分為車色、馬色、飄色、水色、地色、燈色和景色七大類。總之,佛山秋色是集戲劇、音樂、美術、工藝製作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吸收了各種民間賽會的特點,極富濃郁的鄉土氣息。

秋色巡遊兩種形式

佛山秋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演,以民間生活、愛好、風情為依據,是表演藝術與工藝美術結合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色”:車色、馬色、飄色、水色、地色和燈色。有扎作工藝品、仿古工藝品、花卉工藝品、果品工藝品、鱗蚧工藝品五個門類。每次的秋色巡遊,大體有兩種形式,一是表演藝術,即扮演故事、車心、樂隊、龍獅舞等,二是藝術品陳列觀賞評比,如燈色、台面、擔頭、頭牌、羅傘、龍、獅等手工藝品。出秋色時,各單項的先後次序是有嚴格規定的。它基本上分為十九項:一起馬(遊行前導訊號),二以燈籠隊開路,三是大燈籠,表示遊行正式開始,四是嗩吶隊,五是飛報馬,六是頭牌(帥旗)幡旗,七是羅傘,八是舞龍,九是燈色,十是台面(放在檯面上的各種藝術品的統稱),十一是擔頭(擔挑著各種藝術品遊行的總稱),十二是車心(有一定內容的扮演節目),十三是陸地行舟(即陸地上劃龍船),十四是十番(即民樂隊),十五是鑼鼓櫃,十六是表演節目,扮演戲曲或歷史故事的場面,十七是大頭佛,十八是踩高蹺,十九是獅子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