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不良又稱汗皰症,為一種手掌、足跖部的水皰性疾患。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於皮內而引起,現在多認為汗皰症為一種皮膚濕疹樣反應。精神因素為激發本病的重要因素。近來有人發現鎳過敏亦可引起。
臨床表現
典型損害為位於表皮深處的小水皰,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反應。分散或成群發生於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分布。水皰內含清澈漿液,乾涸後形成領口狀脫屑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有程度不等的瘙癢及燒灼感。本病好發於春秋季節,常每年定期反覆發作。
症狀體徵
一般於春末夏初開始發病,夏季加劇,入冬自愈。典型損害為位於表皮深處的小水皰,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反應,分散或成群發生於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分布。水皰內含清澈漿液,發亮,偶爾可變為渾濁。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乾涸後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時常感疼痛。周圍皮膚正常。本病有程度不同的瘙癢及燒灼感。常每年定期反覆發作。疾病病因
本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於皮內而引起;現在多認為汗皰為一種內源性皮膚濕疹樣反應。現在還注意到鎳、鉻等金屬的系統性過敏。精神因素可能為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診斷檢查
根據季節性發作、對稱發生於手掌、損害多為小水皰、乾後脫皮等特點診斷並不困難。斑貼試驗通常不能幫助診斷,但對某些物質陽性(如鎳、秘魯香膏)則口服激發試驗常能激惹皮損增劇。常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1.水皰型手癬常先有足癬再有手癬,多為一側性,一般不對稱,可侵犯指甲引起甲癬,侵犯到手背,引起邊緣成弧形的皮損,真菌檢查陽性。
2.汗皰型癬菌疹水皰較淺,皰壁較薄,常有活動的皮癬菌病灶,病灶治癒後癬菌疹即自愈,癬菌素試驗陽性。
3.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皮損表現主要是表皮剝脫,與汗皰症十分相似,有時很難鑑別。但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無明顯的深在性小水皰。
治療方案
1、內用藥
短程口服強的松可迅速收效,一般強的松每日30mg,連服5~7d。對情緒緊張的患者可適當套用鎮靜劑。
2、外用藥
早期水皰性損害的治療以乾燥止癢為主,可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3%~5%福馬林外搽;開始脫皮時可用皮質類固醇霜劑或軟膏、曲安西龍尿素軟膏等;局部反覆脫皮、乾燥疼痛者,可外用2%~5%水楊酸軟膏、10%尿素酯等。
治療
一、全身治療可給與鎮靜劑如地西泮等口服。對於急性嚴重的炎性反應可給與醋酸潑尼松10mg.每日3次口服,短程治療。
二、局部治療主要是以乾燥止癢為主。以水皰為主時外搽1%爐甘石洗劑,每2-3小時1次。有大水皰時要挑破,或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有多汗時可外搽5%甲醛乙醇溶液,每日1次。在脫屑期可用0.1%醋酸潑尼松霜或曲安西龍霜等外搽,每日1-2次。
三、其他除去可疑誘發因素,試用淺層X線局部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