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汗·撥陵

北魏王朝末期,六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兵變。 六鎮,是北魏王朝沿長城而築的六個軍鎮。 在北魏王朝早期,對邊鎮軍民的待遇不錯。

基本信息

出大汗·撥陵:(公元?~537年待考),匈奴族,即破六韓·撥陵;沃野鎮人(今內蒙古五原)。著名北魏後期農民起義領袖。
北魏王朝末期,六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兵變。
六鎮,是北魏王朝沿長城而築的六個軍鎮。自西向東,有沃野鎮(今內蒙五原)、懷朔鎮(今內蒙固陽)、武川鎮(今內蒙武川)、撫冥鎮(今內蒙四王子旗)、柔玄鎮(今內蒙興和)、懷荒鎮(今河北張北)。北魏王朝當初為了防禦柔然等民族的入侵,專門派鮮卑部兵馬長年駐守於此。六鎮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內地的犯罪官民或被發配到這裡來的。
在北魏王朝早期,對邊鎮軍民的待遇不錯。但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快速實行漢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而六鎮兵民卻不僅被邊緣化,還受到朝貴的鄙視和輕蔑,從前以軍功得官的機會再也沒有了,變得像南朝那樣以門第、才學取人。
北魏孝明帝元詡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王朝再次南侵,懷荒鎮的兵民無糧可食,請求軍政統領鎮將開倉放糧,吃飽肚子好打仗。但是,當權鎮將為了倒賣軍糧以求私利,拒絕了兵民們的請求。兵民們飢餓難耐,忍無可忍,終於激發了聚眾殺鎮將起義的事件,由此引起其它五鎮一起大亂。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的匈奴族首領出大汗·撥陵,聯合了敕勒部酋長鬍琛在烏梁素海的西海岸召圪台一帶張旗起義,聚眾起兵,各地飢餓的兵民們積極回響,一時間聲勢浩大,席捲北魏邊城。
北魏王朝大驚,在北魏正光六年(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下令北海王元顥率大軍前往鎮壓出大汗·撥陵。出大汗·撥陵率起義軍轉戰於河北、淮河一帶,一直堅持鬥爭了十三年之久。
後來北魏王朝聯合了敵對的柔然王朝,一同對起義軍予以殘酷鎮壓,在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出大汗·撥陵終因寡不敵眾,在與北魏大軍的作戰中壯烈犧牲,起義遂告失敗。
之後,北魏王朝將二十多萬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帶地區。而河北本來就連年水旱災害不斷,一下子又來了這么多俘囚,引起遷民與住民之間的矛盾激化,反叛不斷,接連有杜洛周、鮮于修禮、葛榮等鎮兵鎮將發動的起義,而且彼此間亦相互兼併攻殺,中原地區亂成一團。
最後,這些起義、叛亂皆為北魏王朝的權臣爾朱榮率軍隊所一一鎮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