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地早熟禾

冷地早熟禾

冷地早熟禾為我國特產。主要分布於青海、甘肅、西藏、四川、新疆等地,多年生草本。可做為割草場,或割草、放牧兼用。也可與其它牧草混播,做割草、放牧草場。一般可利用7~10年。

基本信息

牧草學名

PoacrymophilaKeng

來源與分布

冷地早熟禾為我國特產。主要分布於青海甘肅西藏四川新疆;在國外,印度有少量分布。

牧草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須狀,具砂套,有根狀莖。稈叢生,直立,稍壓扁,高30~65厘米,具2~3節,葉稍平滑,基部略帶紅色;葉舌膜質;葉片條形,對摺內卷,先端漸尖,長3~9.5厘米,寬0.7~1.3毫米。圓錐花序狹窄而短小,長形,花序長4.5~8.0厘米,通常每節具2~3個分枝。小穗灰綠色而帶紫色,長3~4毫米,含1~2小花,小穗軸無毛;穎質稍厚,卵狀披針形,具3脈,第一穎長1.5~3.0毫米,第二穎長2~3.5厘米;外稃長圓形,先端膜質,間脈不明顯,基盤無毛,第一外稃長3~3.5毫米;內稃外稃等長。穎果紡錘形,成熟後褐色。

冷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

牧草特性

冷地早熟禾莖稈直立,莖葉茂盛。當年實生苗只能達到孕穗期,不能結實。在青海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孕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抽穗開花,8月下旬種子成熟。生育期105~115天。冷地早熟禾根莖發達,分櫱能力強。據調查,自然生長的當年實生苗分櫱達3~4個,而栽培的則可達22~42個,若土質疏鬆、肥沃,分櫱可達百餘個。鬚根多而密集,一般多集中於18~24厘米深的土層中。冷地早熟禾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海拔高低均能生長良好。抗旱能力也較強。耐鹽鹼、耐瘠薄,在pH7~8.3的土壤上種植,生長良好,並能完成生活周期。抗寒,幼苗能耐-3~-5℃低溫,成株冬季-38.5℃也能安全越冬。它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在濕潤的沙壤土,輕粘性暗栗鈣土生長繁茂。冷地早熟禾具有廣泛的生態幅度。能適應高原複雜的生境條件。人工栽培的冷地早熟禾草地,可做為割草場,或割草、放牧兼用。也可與其它牧草混播,做割草、放牧草場。一般可利用7~10年。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冷地早熟禾莖稈直立,柔軟,略帶甜味,適口性好。據分析,各個不同發育期粗蛋白質含量接近苜蓿,以抽穗期最高,完熟期含量下降。因此,最好利用時期在開花期最佳。冷地早熟禾開花前馬、牛、羊最喜食,開花後雖然粗蛋白質含量有所下降,但由於乾草質柔軟,適口性並不降低。是夏、秋各類家畜的抓膘優良牧草、冬春則是救命保膘草,青乾草是冬春的良好補充飼草,粉碎後豬也喜食。冷地早熟禾枝葉茂盛,營養枝發達,營養生長期較長,種子成熟後枝葉仍保持青綠,葉片不易脫落,葉片占的比重也較大。冷地早熟禾是疏叢性禾草,株高為中等,為割草和放牧類型的優良牧草。天然草地上能形成成片的草叢,畝產乾草25~35千克;人工種植的草地第一年畝產乾草35~50千克,株高17~20厘米,第二年至第六年畝產乾草225~450千克,第六年以後產草量下降,若能及時施肥、灌水、松耙加強管理,草地壽命可延續10年。結實性能好,一般結實率可達60~80%,畝產種子40~50千克。

栽培技術

冷地早熟禾冷地早熟禾種子
冷地早熟禾種子小而輕,千粒重0.35~0.50克,每斤種子100~142萬粒。因此,種植時要求精細整地、施肥、灌水,播前鎮壓,防除雜草,淺開溝,淺覆土。在青藏高原,一般春播,也可秋播,播種量每畝0.5~0.75千克,割草用可適當增加。條播行距20~30厘米,播深1~2厘米,播後鎮壓。苗期生長緩慢,要防止牲畜踐踏,及時防除雜草,分櫱、拔節期灌水、追肥,可提高當年產量。

常見牧草病害

禾草雀麥花葉病毒病

常見牧草蟲害

亞洲飛蝗、寬須蟻蝗小翅雛蝗狹翅雛蝗西伯利亞蝗草原毛蟲類稈蠅類義大利蝗蠐螬、螻蛄類金針蟲類、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大墊尖翅蝗小麥皮薊馬麥穗夜蛾跳甲類葉蟬

相關詞條

早熟禾屬牧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