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脹丘

凍脹丘

凍脹丘是由於土中水分凍結所造成的地表局部隆起現象。有季節凍脹丘和多年凍脹丘之分。由凍結層上水補給水的,一般形成一年生凍脹丘;由深部凍結層下水補給的形成多年生凍脹丘。青藏公路62道班的凍脹丘,是多年生凍脹丘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國已知最大的冰丘。它高大罕見,在學術界享有盛名。

定義

Ibyuk 冰睪 Ibyuk 冰睪

凍脹丘(frost mound)是由於土中水分凍結所造成的地表局部隆起現象。根據生長期長短,分為季節性凍脹丘和多年生凍脹丘。季節性凍脹丘冬季隆起夏季消失,既可以發生於季節凍土區,也既可以發生於多年(永久)凍土區。本詞條重點討論多年生凍脹丘。 

多年生凍脹丘也常被稱為冰皋, 是英文 Pingo 的音譯。Pingo 起源於愛斯基摩語, 是指具有一個冰核的多年生冷丘體。冰皋是多年凍土區所特有的冰緣地貌現象之一。它的直徑由幾米到上百米,高度可達50m(見圖)。大多冰皋成圓丘形,也有的成拉長丘形。 根據是否與下層非凍土相連,冰皋被分為封閉型和敞開型兩種。 

分布

冰皋在高山,高原, 和極地多年凍土區均有分布, 但極地凍土區的冰皋遠遠多於高山高原區。這與極地地區土顆粒細水源充足有關。加拿大更新世馬更些三角洲是世界上冰皋最發育的多年凍土區, 大概有1350個大小不等的冰皋,占世界冰皋總數的四分之一。 右圖是位於距 Tuktoyaktuk 村4 公里處的 Ibyuk 冰皋,它高約50m, 年齡約在1000 年 (Mackay,1998)。中國有名的凍脹丘(已塌陷)發育於青藏高原崑崙山埡口的62道班附近。  

結構成分

冰皋都有一個厚度不一的覆蓋層(土壤植被),覆蓋層下面的成分有的以冰核為主, 也有的以冰透鏡體和土夾層為主。內部成分以泥炭土和冰夾層為主的凍脹丘被稱為泥炭丘 (Palsa)。野外觀測表明, 有大塊冰核的冰皋,其內部成分沙質往往占優勢, 沙土中常有侵入冰。大塊冰核下面往往有一個水透鏡體。而冰透鏡體多的冰皋,其內部粉質土成分較多。這些因素,都與冰睪的主要成因有關 (詳後)。石質凍脹丘也曾有報導, 但很少。

成因

季節性凍脹丘的形成有的是由於水流局部受阻而凍結所致(季節凍土區),有的是由於雙向凍結過水斷面變小所致 (多年凍土區)。每到夏天,凍土融化, 障礙消失, 過水斷面增大,季節性凍脹丘也隨之消失。

對冰皋而言,其內部結構構造不同, 其成因也不同。如果其內部以冰透鏡體和粉質土體交錯為主, 其主要成因為水分向凍結鋒面遷移形成分凝冰而產生的巨大凍脹力, 這種凍脹力會超過上層土覆蓋層的壓力而使地表上升。實驗表明, 水分遷移在粉質土中十分發育。

加拿大更新世馬更些三角洲約1350冰睪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有一個相當純的大塊冰核。加拿大凍土研究之父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地理系的約翰.羅斯.馬凱教授對其中一些冰皋進行了長期定位觀測和調查研究。他甚至疏幹了一個湖泊,目睹並記錄了湖底從沒有多年凍土和冰皋到有多年凍土和冰皋生長的全部過程。他對溫度,多年凍土厚度,冰皋範圍和高度進行了系統觀測。同時, 他對另外的冰皋進行了打鑽,水壓測量,和放水試驗。經過50多年野外和室內研究,馬凱教授總結了這些冰皋的成因。

沙質窪地或湖底在雙向凍結過程中產生驅水作用,由於系統的封閉作用, 驅出的水承受壓力很大。 這種壓力遠大於覆蓋層所施加的重力和凍結力而導致地表上升。驅水作用同時為大塊冰核的形成提供水源。大塊冰核的生長會向上施加巨大的凍脹力, 從而有助於冰皋隆升。

古冰皋

冰皋是多年凍土進化的標誌之一,當多年凍土退化後,冰皋內部的冰也會消失, 只留下冰皋遺蹟或化石冰皋, 它們的存在說明多年凍土曾發育過。所以冰緣學家們利用它們來恢復古環境和古氣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