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冀美蓮,14歲從藝,拜名旦“一點紅”王有福為師,16歲隨師輾轉晉中、太原、上海等地演出,與前輩”蓋天紅”、筱金梅等搭檔,出演《富貴圖》《百花亭》等嶄露頭角。1934年冀美蓮參加抗日決死縱隊前線劇團和“七月劇社”,投身抗日宣傳。後轉入太原新化劇院,與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喬國瑞(獅子黑)、郭蘭英、梁小雲等名家長期合作,所演《梵王宮》《文嫣》《鳳儀亭》等超凡脫俗,冠絕一時,曾榮獲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二等獎,曾任華北人民晉劇團和山西人民晉劇一團團長之職。
冀美蓮天生麗質,獨具才華,廣采博納,自成一家,以其的勤奮和藝術靈感創造了一個個光彩奪目的舞台形象,把小旦表演藝術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創立了一個鮮活的藝術流派――“冀派”,把女性的端莊、美麗、智慧、溫婉發揮到極致,被推為晉劇“小旦翹楚”,得到幾代觀眾戲迷的青睞和喜愛。
藝術風格
冀美蓮聰穎敏悟,學藝勤苦,承眾多前輩栽培,紮下堅實功底,台步輕盈,身段婀娜多姿,表演伶俐活泛,配以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為她塑造各種身份、年齡、個性的人物形象,提供充裕的表演手段和空間;她能通過不斷地揣摩和體驗,準確捕捉到人物特徵,深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細針密線,精雕細琢,她演的人物,活靈活現,入木三分。如她演《百花亭》中的百花公主,端莊中含著矜持,穩健中透著威嚴,一出場就讓觀眾看到一個精通文韜武略的公主、女帥形象。及至後面與海俊海誓山盟、暗送秋波時,也是那樣的羞澀含蓄,一派大家風範。而她演《戲叔》中潘金蓮、《梵王宮》中含嫣一類多情女子,則是那樣的火辣辣、情灼灼,袒露心懷,長驅直入,通過勸酒、溫存、梳妝、待嫁等一系列傳神表演,把積淤心中的“春心”和“愛火”宣洩得淋漓盡致。讓人覺得逼真、自然而又別出心裁。
冀美蓮戲路寬綽,造詣頗深,除演小旦外,閨門旦、彩旦、潑辣旦樣樣來得,各盡其妙,總能抓住人物的特殊感覺和性格亮點,或唱、或表,加以創造性地刻畫和渲染,達到神形兼備,妙出天然。她所精心刻畫的貂蟬、文嫣、尹碧蓮、孫玉嬌、姜巧雲等舞台形象,或溫柔,或多情,或天真,或浪漫,或潑辣,或刁鑽,個個鮮活靈動,栩栩如生,成為晉劇畫廊中“冀派”藝術的經典形象。
代表劇目
冀美蓮的代表戲有《梵王宮》、《百花亭》、《戲叔》、《雙鎖山》、《七星廟》、《拾玉鐲》、《打金枝》等。
冀派傳人
冀萍從小受到母親冀美蓮的藝術薰陶,獲師爺王有福傳授,並得到了丁果仙、牛桂英等晉劇大師的悉心關愛。1955年,冀萍因參加電影戲曲藝術片《打金枝》的拍攝,走入人們的視線,成了一代小旦名流。在青年時期曾演出過《洞房》(飾胡鳳蓮)、《戲叔》(飾潘金蓮)、《算糧》(飾王銀釧)、《殺宮》(飾劉桂蓮)、《一個自願軍的未婚妻》(飾未婚妻)等。冀萍不僅繼承了母親嫵媚灑脫、熱情奔放、揮灑自如的藝術個性,而且自辟新徑,形成了自己穩健大方、含蓄細膩、一絲不苟的表演風範。專家評論:“冀萍的戲耐聽耐看,唱做兼優,雅俗共賞,別具魅力,百看不厭,處處給人留下美的印象。”“冀派”藝術的真諦,在冀萍的努力下發揚光大,她的弟子有王曉萍、王文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