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介
具體主義在虛構中試圖打破詩歌與繪畫、詩歌與散文、形式與內容、描寫者與被描寫者的界限,使詩歌成為只供“看的”具體視覺圖像,並強調詞語僅僅是聲音的物質外殼,聲音不過是物化了的大小粗細強弱高低的音量、頻率與音程;而行為主義也不是從反虛構出發,而是把肉體作為虛構的核心要素替代文字表現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東西,真正的行為藝術不會是日常生活寫真,而必定是反常的、不可思議的或極端行動,並且它有著時間、地點的局限。這一切歸結為努力創造一種“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套用
奎因認為,要考察某一理論或思想中的本體論承諾,即探究該理論或思想中承諾了哪類對象是存在的,我們可以將這種理論或思想先進行謂詞邏輯的處理,將其語句進行量化,確定該理論或思想中哪些量詞式是真的(即確定哪些量詞式是該理論中的定理),然後確定要使得這些量詞式為真,存在量詞式的約束變項該取什麼值。這些存在量詞式的約束變項所取的值便是該理論或思想所認可的存在物。 套用奎因的" 本體論承諾",可以認為,在現代邏輯中,一個邏輯系統的本體論承諾只取決於該系統的語義解釋,可以說,不同的語義解釋就有不同的本體論承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邏輯不像傳統邏輯,它與事實本體論在內容上沒有直接聯繫。當然,由於邏輯系統最終是由邏輯學家構建的,構建邏輯系統的邏輯學家總是有自己的本體論觀點的,這種不同的本體論觀點,必然導致邏輯系統中的不同的本體論承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邏輯與本體論又是有不可分割的間接聯繫的。比如,邏輯上的實在論者與反實在論者的不同,就會導致邏輯系統的構建者不同的邏輯觀,從而影響其邏輯語義觀並最終導致對系統中的本體論承諾的認識:實在論者認為,世界具有獨立於有關它的任何知識或經驗的特徵,世界中的事物的存在狀況使得述說世界的任意語句必定為真或為假。由此,實在論者認為,語句或命題的真假取決於客觀實在,邏輯真理是客觀的,邏輯是一種發現而不是發明,邏輯是關於真理的科學,從這一點出發,實在論者必然認為系統中的本體論承諾是有客觀基礎的,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反實在論者則認為,邏輯真理沒有客觀基礎,只是我們的一種約定,因此,邏輯是發明而不是發現,它是關於推理的科學。從這一點出發,反實在論者必然認為系統中的本體論承諾只是一種" 設計",與客觀存在無關。又比如,如果在本體論上屬於前面所說的具體主義,那么,在其邏輯語義學中則一般不會承認個體以外的其他" 抽象實體" 的存在,相應地也不會構建高階邏輯等,反之,如果是柏拉圖主義者,則對系統中存在之物會取寬容的態度,對高階邏輯等的存在也不會採取排斥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