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業

兵器工業

兵器工業是專門製造常規武器裝備的工業部門。國防工業的組成部分。國際上通稱軍事工業。

兵器工業

正文

專門製造常規武器裝備的工業部門國防工業的組成部分。國際上通稱軍事工業。
兵器工業是為軍隊服務的技術裝備部門,其生產範圍包括坦克裝甲車輛、火炮槍械戰術飛彈火箭、彈藥、火炸藥、觀測器材、防化學器材,以及為特種軍事技術裝備配套的武器裝備。它由機械、車輛、冶金、化工、光學、電子、火工等工藝技術門類組成,屬於綜合性加工工業。
兵器工業的存在和發展,既服從於國防建設和戰爭的要求,又依賴於一個國家擁有的經濟基礎,它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廣泛的有機聯繫。生產武器裝備需要國民經濟提供必要的財力,以及新型設備和優質原材料,尤以鋼鐵的資源,是決定武器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各國政府為增強國防實力,在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遺餘力地發展新型武器裝備,把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首先用於軍事技術裝備上;同時,發展新型武器裝備又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進步。
武器的生產是在階級對抗的社會條件下,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戰爭形態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18世紀後期,在以蒸汽機為主要標誌的產業革命推動下,歐美各國相繼出現了專門生產槍炮的近代兵工廠,逐步形成軍火生產的壟斷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主要參戰國的軍事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15~25%,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上升到35~60%。戰後40年來,超級大國為稱霸世界,軍備競賽越演越烈,武器生產有增無已。他們在擴充軍事實力的同時,還以武器這種特殊商品作為國際貿易的競爭手段,賺取了大量超額利潤。
一些民族獨立的國家,為了鞏固政權和獨立自主,相繼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工業,主要是常規武器工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長期處於世界形勢緊張、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進行經濟建設,因此,國家在大力發展民用工業的同時,還不斷加強國防工業。中國兵器工業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創建的,1949年前後又接收了國民黨政府遺留下的兵工廠,在這個基礎上,本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從小到大、從低到高,逐步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軍事工業體系。

兵器工業兵器工業
中國的兵器工業建設,服從於國家獨立自主的基本國策,有節制地生產武器裝備,更不參與軍備競爭。在和平時期努力發展民用產品,特別是1979年以來,認真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方針,充分發揮生產技術裝備,運用兵工科學技術,大力開發民用產品,開始向軍民結合型的生產體系轉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