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息門
攝心在息。從一至十。名之為數。行者為修無漏真法。先須調心入定。欲界粗散難攝。非數不治。故須善調身息。從一至十。則粗亂靜息。心神停住。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為妙門也
二隨息門
細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為隨。行者雖因數息心住而禪定未發。若猶存數則心有起念之失。故須放數修隨。心依於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淨。因是則諸禪自發。故以隨為門也
三止門
息心靜慮。名之為止。行者雖因隨息心安明淨。而定猶未發。若心依隨。則微有起想之亂。澄渟安隱。莫若於止。故舍隨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慮。心無波動。則諸禪定自然開發。故以止為門
四觀門
分別推析之心名為觀。行者雖因止證諸禪定。而解慧未發。若住定心。則有無明味著之乖。故須推尋檢析所證禪定。是中多用實觀四念處也。若觀心分明。則知五眾虛誑。破四顛倒及我等十六知見。顛倒既無。無漏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為門
五還門
轉心反照。名之為還。行者雖修觀照。而真明未發。若計有我能觀析破於顛倒。則計我之惑。還附觀而生。同於外道。故云是諸外道計著。觀空智慧。不得解脫。若覺此患。即當轉心反照能觀之心。若知能觀之心虛誑無實。即附觀執我之倒自亡。因是無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還為門
六淨門
心無所依。妄波不起。名之為淨。行者修還之時。雖能破觀之倒。若真明未發。而住無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穢濁覺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淨。因此真明開發。即斷三界結使。證三乘道。故云。其清淨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以淨為門。意在此也
名稱由來
佛教禪法名。亦稱六結意。因其修習進程分為數、隨、止、觀、還、淨六個環節,故名。智(豈頁)《 六妙法門》:“六妙門者,蓋是內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徑……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其法具有守數呼吸的特點,故又稱:“數息觀”,被歸屬於禪定的“五停心觀”之一。為小乘佛教禪法最常用的一種入止門徑,稱為“三世諸佛入道初門”,也是與氣功功法最為相通的禪法之一。每一環節又包括修、證兩法。按以上六個環節依序修習,稱“次第相生六妙門”;若不按次第而選修,稱“隨便宜六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