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公元622年被確立為伊斯蘭教教歷元年。
公元622年玄奘剃度出家。
公元622年杜伏威降唐。
逝世
林士弘(?-622年) 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江西鄱陽人。
殷開山(?~622年)名嶠,字開山,祖父殷不害為陳光祿大夫,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唐朝開國大將軍。
歷史紀事
正月,劉黑闥稱漢東王,年號天造,都洺州,秦王世民復取相州,進至洺水沿岸,羅藝南下助世民,敗劉黑闥兵。洺水縣(今河北曲周東南)降唐。二月,羅藝與秦王世民會師洺州。劉黑闥破洺水縣,殺唐勇將羅士信。世民鏇即復取洺水縣,與劉黑闥相持。三月,李世民大破劉黑闥奔突厥,山東平定。四月,突厥與劉黑闥在新城(今山西朔縣西南)攻殺唐代州總管李大恩。六月,劉黑闥引突厥攻擾定州。七月,李世民班師,留李神通等攻徐圓朗。杜伏威朝唐,留長安。李子通在長安,謀逃還南方,被擒殺。劉黑闥在定州再起。八月,突厥頡利可汗入雁門,擾并州;別部擾原州,陷大震關(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唐遣鄭元壽見頡利,言和親之利,頡利退去。九月,西北唐軍在崇岡鎮(今寧夏平羅西)、甘州(今甘肅張掖)等到地擊敗突厥兵。十月,命齊王元吉赴山東擊劉黑闥。淮陽五道玄在下博(今河北深縣東南)與劉黑闥戰,敗死。山東大震,旬晶之間,黑闥心疼是舊地。十一月,太子中允王圭、洗馬魏徵勸太子建成擊黑闥以樹威望。太子請行,高祖許之。二二月,太子建成、齊五元吉救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劉黑闥糧盡兵散,退到館陶(今屬河北),大潰,黑闥逃走。是年,林士弘死,眾散。馮盎以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歸唐,嶺南悉定。雜譚逸事
劉黑闥稱漢東王
武德五年(六二二)正月,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於洺州,以范願為左僕射,董康買為兵部尚書,拜高雅賢為右領軍,徵招王琮為中書令,任命劉斌為中書侍郎,恢復竇建德夏政權時的文武官制,加緊政權建設。立法行政,均仿效竇建德,而在攻打作戰上,劉黑闥又比竇建德時勇猛果敢。
李藝戰劉十善於徐河
武德四年(六二一)十二月,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前去討伐劉黑闥。武德五年(六二二)正月,幽州總管李藝為配合朝廷攻打劉黑闥政權,率數萬大軍南下,欲與秦王李世民會合進擊。劉黑闥得到訊息,即命左僕射范願率萬人留守洛州,他自己則帶大軍北上阻擋李藝,夜晚,宿營在沙河,程名振用戰鼓六十具在洺州城西大堤上疾敲,城中的地面都在震動。范願很驚慌害怕,派人立刻去稟告劉黑闥。劉黑闥聞訊後立刻撤兵,派弟弟劉十善與行台張君立帶兵一萬在鼓城進擊李藝,雙方在徐河(今河北徐水)交戰,劉十善的軍隊大敗,損失八千人。三月,李藝又攻取劉黑闥占領的定、樂、廉、趙四州,俘獲劉黑闥的尚書劉希道,帶兵與李世民在洺州會合。
劉黑闥俘殺羅土信
武德四年(六二一)末,李淵派李世民、李元吉前往河北征討劉黑闥。第二年初,唐軍到獲嘉(今河南新鄉市),劉黑闥放棄相州,退守洛州。李世民進圍肥鄉,屯兵於洺水之上。洺水人李去惑以洺水城降李世民,李世民派唐將王君廓帶騎兵五百進城共同防守。劉黑闥還軍圍攻洺水,雙方互有勝負。劉黑闥攻城猛烈,秦王多次率唐軍增援都被阻擋。李世民擔心王君廓守不住洺水,便召集眾將商議對策。行軍總管郯勇公羅士信自告奮勇,請求代替王君廓守城。李世民揮旗召王君廓,王君廓突圍而出,羅士信率二百唐兵突入城中繼續抵抗起義軍。劉黑闥急於奪回洺水城,率軍晝夜攻打。由於下雪,城外唐軍無法接應,羅士信在堅守八天后,洺水城被劉黑闥攻陷,羅士信被俘。劉黑闥很欣賞羅士信的勇猛頑強,勸他投降,羅士信斷然拒絕,黑闥殺之,士信死時,年僅二十歲。
李武意殺王薄
唐將盛彥師從徐圓朗部隊中冒死逃回,被唐朝任命為宋州總管。盛彥師率領齊州總管王薄的兵馬圍攻須昌(今山東東平縣治),同時向潭州(潭應作“譚”,今山東章丘)徵調兵糧。潭州刺史李義滿平素與王薄不和,這次要糧,李義滿閉倉不給。等到須昌被唐軍攻克,盛彥師逮捕了李義滿,置齊州監獄中。唐高祖詔釋之。使者未至,李義滿已憂憤而死。王薄回時,路過潭州,李義滿的侄兒武意拘王薄,並將他殺死。盛彥師亦因此事被判死罪。
交州總管丘和入朝
武德五年(六二二)三月二十三日,改以隋交趾太守丘和為交州總管。丘和遣其司馬高士廉請入朝京師,詔許之,且遣丘和之子師利(高祖起兵向長安時,丘師利即以兵降附)前往交趾迎之。
唐軍大破劉黑闥於洺水,黑闥奔突厥
劉黑闥攻破洺水城執殺羅士信以後,唐軍反攻,欲再奪回洺水城。武德五年(六二二)三月初,唐軍屯兵於洺水南北兩岸,堅壁不出,並派兵切斷劉黑闥的運輸補給線。劉黑闥任命高雅賢為左僕射。李世民率兵進逼高雅賢大營。高雅賢乘醉單騎出戰,被唐將潘毛擊殺。後唐軍再次圍攻劉黑闥軍營,黑闥將王小胡戰勝,俘潘毛。黑闥從冀州、貝州等地向洺水運糧,唐將程名振放水的時間。三月,劉黑闥率步兵、騎兵兩萬人渡過洺水帶一千餘人前去襲擊,燒毀了運糧車船。劉黑闥與唐軍對峙長達六十多天。劉黑闥率精兵偷襲李世勣大營,李世民前往救援,也被劉黑闥軍圍困。唐將尉遲敬德見狀,統帥壯士殺人重圍解救,李世民逃出。唐軍預料劉黑闥兵糧耗盡會前來決戰。所以,李世民派兵阻斷洺水上游蓄水。派兵防守,並約定,欲與唐軍決一死戰。李世民率精銳騎兵襲擊對方的騎兵部隊,取得勝利,並乘勝衝殺敵人的步兵部隊。劉黑闥率部下死戰力屈,遂與王小胡遁去,餘眾不知主帥已經逃走,仍與唐軍激戰。唐軍在洺水上游開閘放水,灌淹劉黑闥的部眾,劉黑闥軍隊大敗,淹死幾千人。黑闥與范願等二百多人北奔突厥,劉黑闥所占河北地區被唐朝平定。
寧長真歸降李靖
武德五年(六二二)四月,隋朝鴻臚卿寧長真以寧越(今廣東欽縣東北五十里)、鬱林(今廣西貴縣南)之地向李靖請降。通往交州、愛州的道路開始打通。唐高祖以寧長真為欽州總管。
唐議擊徐圓朗
徐圓朗聞知劉黑闥被擊敗,非常害怕,不知做何打算。劉復禮勸說徐圓朗讓位劉世徹。於是,徐圓朗派復禮到浚儀縣(今河南開封)迎接劉世徹。有人警告徐圓朗要以翟讓被李密殺害為誡,圓朗又感到後悔。等劉世徹被接來,帶有幾千人,圓朗競拒絕出城迎接,反而派人召劉世徹,剝奪世徹兵權,僅任命他為司馬,要他勸服譙州,杞州歸降。山東人久聞劉世徹之名,凡世徹勸降之處人人降服。圓朗更擔心自己權位受到威脅,遂將劉世徹殺死。秦王世民擊敗劉黑闥後,便迅速率兵南下,準備消滅徐圓朗,適逢高祖召世民入朝,世民便將兵權暫交齊王元吉,自己返回長安聽命。在長安,世民與高祖討論天下形勢,介紹了徐圓朗目前情況。高祖立派世民回到黎陽,統帥大軍奔濟陰(今山東荷澤)擊徐圓朗。
李大恩敗死新城
武德五年(六二二)三月,唐代州總管李大恩上奏朝廷,言突厥境內受災、遇有饑荒,請求政府派兵攻取馬邑。高祖準奏,令殿內少監獨孤晟率兵前往代州,會同李大恩進攻苑君璋,相約在二月會師於馬邑。由於獨孤晟的大軍延期不至,李大恩無法率軍獨自進攻,只好屯兵新城(今山西朔縣西南)等候。同年四月,突厥頡利可汗派出幾萬騎兵與逃到突厥的劉黑闥一起圍攻新城,李大恩向朝廷求援,唐高祖派右驍衛大將軍李高遷領兵來救。援軍還未趕到新城,李大恩糧盡,被迫於夜晚突圍。突厥在半路襲擊,唐軍大敗,李大恩戰死。唐高祖對李大恩的死非常惋惜,將獨孤晟減死徙邊。
杜伏威入朝,徐圓朗被殺
武德五年(六二二)七月,秦王李世民攻打徐圓朗,已經占領城池十餘座,聲震淮、泗。杜伏威見勢非常害怕,馬上請求入朝聽命。李世民認為淮、濟之間即將平定,便命令李神通、李世勣繼續進攻徐圓朗,六日自己則班師還朝。八日杜伏威到達長安,李淵拜他為太子太保,併兼任行台尚書令,位在齊王元吉之上,將他留在長安,用高官寵待他。李子通私下對樂伯通講:“伏威既來,我欲前往江南收集舊兵,繼續作戰。”於是兩人逃至藍田關(今屬陝西藍田縣)時,被唐官抓獲,兩人都被殺死。武德六年(六二三)二月,徐圓朗在無奈的情況下,棄城逃走,在野外被人殺死。其地完全被唐占領。
馮盎以嶺南降唐
隋漢陽太守馮盎在接到唐將李靖的檄文後,於武德五年(六二二)七月帥領部眾向唐朝投降。唐朝以原馮盎管轄的地區設定高州(今廣東茂名東北)、羅州(今廣東廉江北)、春州(今廣東陽春)、白州(今廣西博白)、崖州(今廣東瓊山)、儋州(今廣東儋縣)、林州(今廣西桂平西南)、振州(今廣東崖縣)等八州,拜馮盎為高州總管,進封耿國公。
頡利可汗率眾寇邊
武德五年(六二二)八月,突厥頡利可汗進攻唐朝,唐高祖派左武衛將軍段德操和雲州總管李於和率軍防禦。李於和本姓郭,原在榆林割據,自稱“永樂王”,後降唐。由於攻打劉黑闥有功,唐高祖賜姓李。頡利可汗的十五萬騎兵進入雁門關(今山西代縣),分兵攻打并州、原州。唐高祖命太子建成出幽州道,秦王世民從秦州道出擊突厥,同時李子和趕赴雲中,突襲頡利,段德操奔夏州,截斷突厥的歸路。在都城長安,唐高祖招集群臣商議和戰。太常卿鄭元壽主張與突厥議和,而中書令封德彝則反對議和,主張先戰,勝後再議和。李淵採納了封德彝的建議。并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汾州刺史蕭壽分別在汾東等地擊敗突厥,殺敵五千多人。但突厥來勢兇猛,進犯廉州,攻陷大震關(今甘肅清水)。唐高祖忙派太常卿鄭元壽往見頡利可汗。當時,突厥精銳騎兵數十萬人,布滿從介休到晉州數百里之間。鄭元壽見到頡利可汗後,指責他背信棄義,進犯唐朝,勸說突厥退兵休戰,兩國重歸於好。突厥頡利可汗聽從了鄭元壽的勸說,率兵返回。鄭元壽從隋恭帝義寧以來,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處境都極為危險。此次尤然。
劉黑闥恢復失地
武德五年(六二二)七月,劉黑闥隨突厥攻唐到達定州(今河北定縣),其故將曹湛、董康買在劉黑闥失敗後,逃到鮮虞(今河北正定),又招集舊眾回響劉黑闥。唐高祖以淮陽王李道玄為河北道行軍總管前去討伐。劉黑闥攻陷瀛州,殺死刺史馬匡武。鹽州人馬君德以城投降劉黑闥。十月,唐高祖命齊王李元吉到山東討伐劉黑闥,任命李元吉為領軍大將軍、并州大總管。唐貝州刺史許善護率軍在隃縣(今山東夏津)與劉黑闥的弟弟劉十善大戰,許善護全軍覆沒,而唐右武侯將軍桑顯和又在晏城敗劉黑闥,觀州刺史劉會以城叛投劉黑闥。李道玄與劉黑闥大戰於下博(今河北深縣東)。李道玄當時帶兵三萬人,與副帥史萬寶不和。戰鬥開始後,李道玄自己親率少數騎兵一馬當先,突入劉黑闥的軍陣,命令史萬寶指揮大軍隨後出擊。而史萬寶不聽李道玄的命令,留兵不進。李道玄孤軍作戰,後援無望,力戰而死,死時年僅十九歲。史萬寶將兵再戰,唐兵無鬥志,被劉黑闥擊潰。下博之戰,劉黑闥大獲全勝,山東各地十分震動。洺州總管、廬江王李璦棄城西逃,各地州縣紛紛叛唐,歸附劉黑闥。劉黑闥很快恢復了全部失地,又進占洺州,唐滄州刺史也被迫棄城逃走。齊王李元吉懼怕劉黑闥的強兵,不敢進擊。
林士弘降而復叛
武德五年(六二二)十月,林士弘派他的弟弟林藥師率兵攻打循州(今廣東惠州東部一帶),唐刺史楊略在戰鬥中將其殺死。林藥師的大將王戎以南昌州降唐。林士弘害怕,也請求降唐。不久,林士弘又逃走,占據安成山洞,袁州(今江西宜春)不少百姓紛紛回響林士弘。洪州總管若干則(三字人名)派兵將其擊敗,恰值林士弘病死,部眾才紛紛散去。計士弘自隋大業十三年(617)起事,至今已歷六年。
太子建成帶兵擊劉黑闥
隋末,李淵起兵於太原,取關中攻占長安都是李世民從中出謀劃策。李淵曾有意以次子李世民為世子取代長子建成。由於長年征戰,秦王功高望重,手下也聚集了相當一批有治國平天下經驗的才士。太子建成性格寬簡,喜好酒色遊獵,看到弟弟世民功名日盛,害怕被廢,於是夥同三弟元吉攻擊秦王。兄弟三人相互猜忌、疑心重重,各自糾集朋黨,培植親信。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徵勸說太子前往山東討伐劉黑闥,一方面可以取得功名,另一方面也可以結納山東豪傑。於是太子建成請行。武德五年(六二二)十一月,高祖下詔派太子建成前去征討劉黑闥,陝東道大行台以及山東道行軍元帥、河南、河北諸州並受李建成節制。
李建成敗劉黑闥
劉黑闥第二次起兵後,藉助突厥的幫助,在河北地區不斷取得勝利,相州以北的廣大地區成為劉黑闥的勢力範圍。唯有魏州總管田留安據城自守,劉黑闥率兵攻打魏州,在無法成功的情況下,率兵南下,攻取元城(今屬河北大名)。在回兵再次攻打魏州不能下的時候,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率大軍到達昌樂(今河北南樂縣),劉黑闥率軍前去迎擊建成軍。魏徵建議太子,對俘虜應好言勸慰後放還,以瓦解劉黑闥。太子採納了魏徵的主張。劉黑闥兵糧吃盡,後勤不濟,部將士兵開始逃亡,有的還用武力捕拿其帥投降唐軍。劉黑闥怕唐軍里外夾攻,趁夜後撤,退至館陶。時永濟橋還未造成,齊王元吉率兵趕到。劉黑闥將領王小胡迎擊唐軍,掩護劉黑闥造橋。橋架好後,劉黑闥率先渡河西走,起義軍大亂,爭相搶渡,唐軍趁機進攻,大敗劉黑闥部隊。劉黑闥率領數百名騎兵逃走。
唐與高麗互遣戰俘
大業以來,由於隋煬帝多次對高麗用兵,不少中國軍民被高麗俘虜或截留。武德五年(六二二),高祖致書高麗國王建武,商談互相遣返戰俘之事,同時下令州縣官吏尋找在中國境內的高麗人,允許他們返回祖國。高麗國王在接到唐高祖的信後,放還了數以萬計的中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