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公元245年5月,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魏軍不但幾乎將東川王的軍隊全數消滅,而且還攻破了東沃沮、北沃沮、濊貊等高句麗的附屬國。
公元245年,孫權派校尉陳勛帶領屯兵3萬修治秦淮河。為了溝通建業與太湖地區的內河交通,陳勛帶領這3萬人在寧鎮丘陵地區開鑿了一條名叫“破崗瀆”的運河。這條運河的起點是秦淮河東源的句容,終點是今丹陽縣境內的雲陽西城,用以接通江南內河和太湖流域。為了調節水量,便利行船,從建業南郊的方山開始修築水壩和船閘,沿線共有14座。每座壩閘附近都設立旅店和商棧,形成了一個集市。這條運河修成後,從建業到吳郡和會稽郡或更南面的地方,就無需再繞道京口(今鎮江市),可以從建業直接乘船前往。太湖流域和錢塘江流域的各種物產,也可通過水道運抵建業,其中一些重要物資還可以直接運進皇宮旁的倉城。
去世
公元245年陸遜去世。陸遜(183年-245年),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陸遜,本名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出身於江東大族。父親陸駿,曾任東漢九江都尉。赤烏七年(244年),陸遜繼顧雍之後任丞相。
公元245年,繆襲去世。繆襲:(公元186-245年),字熙伯;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著名三國魏文學家。曾在御史大夫府任職,官至尚書、光祿勛。有才學,多所撰述。《隋書·經籍志》著錄其《列女傳贊》一卷、文集五卷,已佚。魏改漢樂府十二曲為魏鼓吹曲,由襲作詞,為曹操、曹丕、曹叡歌功頌德,載《宋書·樂志》。其詩以《輓歌》較著名,載《文選》。另有《喜霽賦》、《青龍賦》等文數篇,載《初學記》。
公元245年,漢中穆皇后去世。穆皇后名吳莧,劉備的妻子,吳懿的妹妹,陳留人,穆皇后是她的諡號。吳莧兄妹早年喪父,他們父親生前與劉焉有舊交,所以全家人跟隨劉焉搬家進入四川。吳莧成年後就嫁給劉焉的兒子劉瑁。劉瑁死後,吳莧成為寡婦。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孫夫人又和他離異回到東吳,於是有人建議劉備娶穩重聰明的漂亮寡婦吳莧。劉備顧慮到與劉瑁有同族關係,法正勸說:“論到親族關係,比起晉文公和子圉又如何呢?於是劉備再娶吳莧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吳莧立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五月,吳莧立為皇后。建興元年五月,後主劉禪即位,尊嫡母吳莧為皇太后,稱長樂宮。延熙八年(245年),吳莧去世,葬入劉備的惠陵。
公元245年,趙嚴去世。潁川名士,三國時期魏國大臣,傑出的政治軍事活動家。趙儼投奔曹操之後歷任郎陵縣令、司空府掾屬、主薄、都督護軍等職。曹丕繼位之後,趙儼歷任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度支中郎將、尚書,封關內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繼位之後,又出任大司馬府軍師、大司農、征蜀將軍、征西將軍、驃騎將軍、司空等職。死後諡號穆侯。
歷史紀事
吳太子和與魯王霸不睦
初,吳帝孫權使吳太子和與弟魯王霸同宮居隹,禮秩相同,群臣多以為不妥。權乃令二人分宮,二子因而有隙。魯王霸曲意結交當時名士,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均為其黨。於是由二宮僚屬、侍御、賓客起,分為兩黨,延至大臣。權聞之,以需專心精學為由,禁斷二子賓客往來。全公主(孫魯班、全琮妻)與太子和母王夫人有隙,亦數次譖毀太子,太子寵益衰。陸遜上疏,認為太子為正統,魯王為藩臣,當使有別。權不悅。太常顧譚亦上疏陳嫡庶之別,於是魯王與譚有隙。芍陂(今安徽泰縣南)戰後,全琮(全寄父)子端、緒與顧弟承及子休爭功,譖毀二人於孫權,權徙譚、承、休於交州,又追賜休死,吳赤烏八年(245)初,太子太傅吾粲請使魯王出鎮夏口(今湖北武漢),令楊竺等不得在京師,並數次與陸遜通訊息;魯王與楊竺共譖之,權怒,收粲下獄,誅。孫權又數次遣中使責問陸遜,吳赤烏八年二月,陸遜憤恨而卒。
馬茂謀殺孫權不遂
吳赤烏八年(245)七月,吳將馬茂與兼符節令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志等合謀,欲乘孫權與公卿諸將入苑射獵,權在苑中,而眾臣在門外未入時,朱貞持節宣詔,盡收眾臣,而由馬茂入苑擊權,分據宮中及石頭塢,遣人報魏。事泄,均被族誅。馬茂原為魏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長,叛降吳,為吳征西將軍,領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領兵千人。
吳鑿破崗瀆
吳赤烏八年(245)八月,遣校尉陳勛率屯田兵及作士三萬人,鑿破崗瀆,開通從句容(今江蘇),以南向東至雲陽(今江蘇丹陽)西城的河道,使航路可從建業直通吳會。並開市以會商旅。
魏詔學者課試王郎《易傳》
魏正始六年(245)十二月初五(辛亥),詔以故司徒王郎所作《易傳》課試學者。
雜譚逸事
陸遜卒
陸遜(183——245),本名議,字伯言,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世為江東大族,孫策婿。初為孫權幕府,後累遷為右部督,攻丹楊山越,得精兵數萬人,漢建安二十四年(219),與呂蒙定襲取荊州之計,擒殺關羽。吳黃武元年(222),陸遜為大都督,率兵五萬西拒劉備,堅守七八個月不戰,等蜀軍疲,乃順風放火,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領荊州牧,封江陵侯。吳黃武七年,又大破魏大司馬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吳蜀連和,孫權每與蜀書,常先交陸遜,有所不安,便令改定。吳黃龍元年(229)拜上大將軍、右都護。同年,孫權遷都建業,使遜留武昌,輔太子登。吳赤烏七年(244)代顧雍為丞相。仍留駐武昌。時吳太子和與魯王霸爭位,遜數上疏陳嫡庶之分,權不聽。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亦以親附太子遭流放。遜卒後,孫權以楊竺所白陸遜二十事一一問陸遜子抗,抗事事條答,權意乃稍解。
趙儼卒
趙儼(171——245),字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避亂荊州。建安二年(197),投曹操,為司空掾屬主簿。從曹操征荊州。建安二十四年,以議郎與徐晃至樊城助曹仁拒關羽。曹丕即位,儼為侍中,領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太守。曹休拒孫權,以儼為軍師,曹睿即位,進封都鄉侯,齊王曹芳即位,以儼都督雍、涼諸軍事。魏正始四年(243)老病求還,六年,遷司空。卒謚穆侯。趙儼與同郡辛毗、陳群、杜襲齊名,號為辛、陳、杜、趙。
蔣琬卒
蜀延熙八年(一說為延熙九年,245——246)十一月,大司馬蔣碗卒。蜀帝劉禪自攝國事。蔣琬(?——245),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以荊州書佐隨劉備入蜀,除廣都(今四川成都東南,一說今四川雙流)長。劉備偶至廣都,見蔣琬不理公事,時又酒醉,大怒,欲罪之。諸葛亮認為蔣琬為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為琬求請。劉備堍亮,但免蔣琬官而已。不久,又除什邡(今四川)令。劉備稱漢中王,琬入為尚書郎。蜀建興元年(223),琬為丞相東曹掾,遷為參軍。八年,為長史,加撫軍將軍。諸葛亮數次北代,琬常足兵足食以相供給。亮卒,以琬為尚書令,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牧,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字陽亭侯。蜀延熙二年(239),加為大司馬。卒謚恭侯。
董允卒
蜀延熙八年(一說為延熙九年,245——246),蜀守尚書令董允卒。董允(?——245),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人。劉備立太子,允為太子舍人,徙太子洗馬。後主劉祥即位,遷黃門侍郎。諸葛亮將北伐,駐漢中,慮後主年輕,是非不別,上疏請以允任宮省事。遷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令宿親兵。董允事事防制,匡正後主。後主常欲採擇宮女,允以為古時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後宮嬪、嬙已具,不宜增加,終不聽。後主畏怕之。及後主漸長,寵宦人黃皓,允常正色語後主,並多次責問黃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蜀延熙六年(243),加輔國將軍,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副貳。卒後,黃皓漸操弄權柄,終至滅國。蜀人無不追思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