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 味
味辛、苦,性涼。
歸 經
歸肺、肝經。
功 能
清利咽喉,祛痰利濕,散瘀消腫。
主 治
咽喉腫痛,咳嗽,咳痰不暢,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疔瘡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形態特徵
灌木,高60-100厘米,具匍匐生根的根莖,直立莖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花枝多,幼嫩時具細微柔毛或疏鱗片。葉片膜質或近堅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稀急尖,基部楔形,長7-12 (-15) 厘米,寬1.5-3 (-4) 厘米,全緣或略波狀,具明顯的邊緣腺點,兩面無毛,背面多少具細鱗片,無腺點或具極疏的腺點,側脈約8對,邊緣脈不明顯;葉柄長5-8毫米。亞傘形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長5-10厘米,通常無葉,長13-18厘米者,則中部以上具葉或僅近頂端有2-3片葉;花梗長1-1.5厘米,被微柔毛;花長4-5毫米,花萼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狹圓形,長1.5毫米,多少具腺點,無毛;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長4-5毫米,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裡面多少被細微柔毛,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略短,花葯狹長圓狀披針形,背部無腺點或有;雌蕊與花瓣等長或略長,子房卵珠形,無毛;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5-6毫米,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時植株上部開花,下部果熟。
分布區域
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海南島未發現)。日本,印度尼西亞亦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400米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竹林下。
採集加工
夏、秋採集根及葉,曬乾。
藥材性狀
根莖略膨大。根圓柱形,略彎曲,長5-20cm,寬2-10cm,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具縱紋及橫向環狀斷裂痕,木部及皮部易分離。質堅脆,斷麵皮部厚,類白色或淺棕色,木部灰黃色。氣微,味微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