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丈佛爺七丈樓

八丈佛爺七丈樓

八丈佛爺七丈樓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500),依山開鑿,總高八丈,藏於七丈高的樓內,素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稱,為世界佛屋景觀之唯一。

八丈佛爺七丈樓八丈佛爺七丈樓

概況

八丈佛爺七丈樓
伾山大佛開鑿於十六國後趙時期,距今1600餘年。高22.29米,為善跏趺座式的大型彌勒佛像。其開鑿年代比樂山大佛早400多年,高度比龍門大佛高5米有餘。因此,被專家稱為“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石佛,大石佛造型古樸,線條遒勁,風格雄建,反映了早期造像的藝術特點,與北魏後期尤其是隋唐造像的清秀勻稱風格大不相同,是我國佛教造像史發展中留下的典型範例。其歷史、考古、宗教、藝術價值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被旅遊界列為精品王牌。

名字由來

為什麼這裡會有這么高峻的佛像?傳說當年黃河從大伾山下流過,河水經常暴漲,沖壞堤壩,淹毀莊稼、鬧的民不聊生。彌勒佛不忍心看著黎民百姓受苦,就駕祥雲來到大伾山,發功治水,河妖紛紛逃匿,河水又歸了東海。民眾稱其為“鎮河將軍”。為保護佛像,北魏時修建了大佛閣,建天寧寺,明代重修大佛樓,就有了今天“八丈佛爺,七丈樓”的奇觀。
“八丈佛爺七丈樓”,對於許多未曾領略過大佛風貌的人來說,這句話很費解。不過到了近前,你就明白了。原來,大石佛底部低於樓房底座兩米多,所以佛爺雖然住在樓里,個頭兒卻比樓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