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綱教育

2005年3月14日,在上海市德育工作會議上,市科教黨委和市教委聯合頒布了兩份“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檔案——《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簡稱“兩綱”),它們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串連起年級的脈絡,勾勒出了上海德育工作的新格局。這高高豎起的兩塊鮮亮的“引導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讓全市的青少年在思想道德的成長道路上認清了方向,踩準了步點。

兩綱教育概述

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幫助青少年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生命教育從此納入上海市基礎教育中。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顯性和隱含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和預防愛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充分藉助班團隊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課外活動載體,從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中提取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要義,針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與活動中主動地、靈活地、創造性地、有效地加以落實,不斷培育民族精神,提升生命質量。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都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上海社會發展和大、中國小校的實際,特頒布《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

一、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政治覺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於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2、在上海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保證。

3、長期以來,上海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廣大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中華民族,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充滿熱情和期待。

改革開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多元經濟並存,多元文化碰撞,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對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時,其承載的不同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一些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國家意識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漠視、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意識不強等現象。在行為表現上,也出現了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勤儉自強精神淡化、和諧相處能力較差等問題。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對新形勢下的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部分學校顯得不適應,部分教師尚不能勝任;對利用課外活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載體研究不夠、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機制;一些青少年活動基地的活動內容針對性不夠,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未能有效發揮其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應有作用;全社會關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體制與合力尚未形成。

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4、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旨,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為出發點,以培育“四有”新人為落腳點;把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靈魂,以民族精神教育作為德育的根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整體規劃大中國小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將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培育納入上海市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以幫助學生樹立黨的觀念、國家觀念、人民觀念和社會主義觀念為目標,根據上海教育的實際,挖掘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力爭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的大中國小縱向銜接、學校家庭社會橫向溝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實施體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使上海市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高,使廣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顯著增強,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顯著提高,進而為上海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6、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堅持優良傳統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從上海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將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培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人文傳統和革命傳統,又要吸收、借鑑人類發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以發展的眼光開展民族精神教育。(2)堅持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既要抓好課堂教學的認知教育,針對學生的困惑和思想實際,善於用正確的方法論剖析問題的癥結,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維,能夠辨別是非善惡,並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學習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要以體驗教育為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感受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達到知行統一。(3)堅持情感陶冶與促進理性升華相結合。要善於抓住各種契機,利用各種形式,努力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以情動人、以事感人,營造濃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圍,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導向。同時,要注意引導、促進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在深化認識中,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祖國、對民族、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責任之心。(4)堅持突出重點與有機滲透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顯性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又要注重其他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獨特功能。同時,要善於挖掘課內課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種資源,構建各種教育載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有機、有序、有效地把民族精神教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5)堅持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既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針對性,區分層次、突出重點,也要加強各學段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銜接,使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在國民教育過程中形成一個層次遞進、結構合理、螺旋上升的系統。(6)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引導相結合。既要發揮學校教育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也要加強親職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相互配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整體環境和強大推動力。

(三四五六七因為詞條長度限制有刪去 全文請查閱以下參考資料中的網址)

八、保障體系——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支撐

29、加強對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組織保障建設。要拓展上海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上海市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聯席會議工作體制,定期研究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協調配合等問題,形成各司其職、合力育人的運行機制。上海教育系統要建立由專家、教育行政部門、一線教師共同組成的大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和指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區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定期研究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管理責任制,學校要建立學生工作部門合力育人機制,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確保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落實;區縣教育學院(校)要整合教研室、德育室、科研室的力量,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合力。

30、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根據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施要求,按照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評價滲透到智育、體育和美育的評價之中,構架以德育為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要建立全面的教師教學評估體系,建立教師在學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實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評價指標,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的時間、內容、課程的落實情況和教育實效。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之一,作為崗位聘任的職責之一。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德育工作的評價體系,在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體現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作為對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評價學校整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31、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充分利用德育研究中心、思研會、教科院等研究組織的力量,各區縣、各學校要組織專門力量加強本地區學校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市、區縣、學校要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研究列入科研項目,成立民族精神教育的專家諮詢組。

32、加大民族精神教育的經費投入。設立民族精神教育專項基金,每年劃撥專款用於上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基地建設、教師培訓、考察和表彰,尤其對於影響深遠、成效顯著的教育形式要給予專門投入。各區縣、各學校也要劃撥專項配套基金,對本區縣、本學校的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進行投入。

本綱要著眼於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礎性指導,鼓勵各區縣、各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區本、校本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分類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並建立專項工作小組,加以落實。

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綱要年段要求

學段 高中

目標

國家意識 國家觀念 認識國體和政體,引導學生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樹立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志向,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自覺維護國家的榮譽、利益和民族尊嚴。

國情意識 了解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口、資源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了解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步驟和宏偉前景,看到我國在發展中的優勢和差距、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國家安全 引導學生樹立整體國家安全觀,自覺維護國家的領土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自覺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鬥爭。

國家自強 懂得要走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的富國之路,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把自身的發展與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結合起來。

文化認同 民族語言 注重發掘民族語言文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功能,自覺抵制有損民族尊嚴和國家形象、違背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不良傾向。

民族歷史 引導學生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史實和基本線索,以中華民族在文明創造過程中展現的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國近現代史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高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功績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學生更加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

革命傳統 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者、弘揚者和創造者,懂得做人、做事以及學習、生活中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人文傳統 了解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繼承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

公民人格 社會

責任 了解並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體現在人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方式中,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

誠信

守法 引導學生以誠信為本,嚴於律己,知行合一,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把法治精神作為現代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加以培育。

平等合作 引導學生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集體的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

勤奮自強 引導學生勤快、勤勞、勤奮、勤儉,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規劃人生髮展的意識和能力。

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為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意見》(滬委〔2004〕11號),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迫切需要系統科學地開展生命教育,現結合上海市中國小實際,制定《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

一、中國小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開展生命教育是整體提升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上海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戰略目標,需要培育具有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以及勞動技能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生命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在中國小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激發他們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的志向;有利於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融鑄在青少年學生的精神中,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有利於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在國際化開放性環境中的應對能力。

2、開展生命教育是社會環境發展變化的迫切要求。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培養技能提供了寬廣的平台,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的負面影響,導致部分學生道德觀念模糊與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威脅青少年學生人身安全的各種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3、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複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於生理髮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於應對,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科學理解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

4、開展生命教育是親職教育的重要職責。親職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現代化進程的迅速推進,使親職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親職教育還存在和青少年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忽視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孩子或者期望值過高,或者漠不關心,或者過分包攬,或者放任自流,加劇了部分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如厭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導家庭開展科學、正確的生命教育。

5、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多年來,上海中國小在實施生命教育方面,通過不斷嘗試和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在生命教育的內容、層次、形式等方面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構架;學校現有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針對性、指導性尚不明確;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導;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發展的理解和指導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對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缺乏系統有機的整合。因此,必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從生理、心理和倫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生命,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長。

二、生命教育的指導思想

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宗旨,以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為落腳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命教育著眼於全體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著眼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為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奠定基礎;著眼於增強學生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實踐體驗,為營造健康和諧的生命環境奠定基礎。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提高生命質量,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上海市中國小實施生命教育的目標是:整體規劃國小、國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序列,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實施體系。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使學生學習並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關懷和欣賞,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三、生命教育的原則

實施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認知、體驗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生命教育既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使學生豐富人生經歷,獲得生命體驗,擁有健康人生。

2、發展、預防與干預相結合原則

生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發展性、預防性教育為主,同時又必須對已經發生的青少年學生危機問題進行科學的干預。預防是為了發展,發展是最好的預防,合理、有效的干預也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三者之間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3、自助、互助與援助相結合原則

自助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救、自律與自我教育;互助重在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等各種幫助;援助強調教師、家長和社會機構等的積極引導和主動幫助,包括引導學生增強求援意識和應對技能。通過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機結合,形成互動互補效應,為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搭建開放式的發展平台,營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圍。

4、學校、家庭與社會相結合原則

生命教育既要發揮學校教育的積極引導作用,又要積極開發、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在學校課程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落實生命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家長學校、社區活動等多種途徑,積極引導家庭和社會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與人和睦相處的技能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四、生命教育的內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學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的教育內容體系。

(一)國小階段著重幫助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初步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1~2年級的教育內容重點為:

(1)初步認識自然界的生命現象,喜愛充滿生機的世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有性別意識。

(2)喜歡自己,樂於與同學交往;懂得關心家人、尊敬老人。

(3)親近大自然,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氣用電安全、飲食安全等自我保護知識。

2、3~5年級的教育內容重點為:

(1)了解身體的生長情形,具有和欣賞積極樂觀的心態。進一步理解性別認同。

(2)了解友誼的意義;懂得同情、關心,力所能及地幫助弱者;學習與他人合作。

(3)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能珍惜生命;學會勞逸結合。遠離菸酒和毒品。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樹立時間觀念;合理使用網路。

(5)學習必要的自我保護技能,學會識別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發災害時的自救能力。

(二)國中階段著重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掌握自我保護、應對災難的基本技能;學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悅納自我、接納他人;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學會欣賞人類文化。教育內容重點為:

1、了解人體的構造與各器官的功能、分娩過程及染色體對遺傳特徵的決定作用;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現象,認識性差異。

2、培養積極的自我認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評價意識和社會角色認同;學會自我悅納。

3、認識友情與愛情的區別和聯繫,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別角色形象;學會健康的異性交往;控制性衝動,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避免受到性傷害,防止性騷擾;學會拒絕別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學會應對敲詐、恐嚇等突發事件的技能。

5、與人為善,學會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師和同學,學習建設性地與他人溝通與交往;培養與他人的合作精神。

6、學習調節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能夠承受挫折與壓力。欽佩頑強的生命。

7、積極鍛鍊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網;學會拒絕菸酒和毒品,掌握預防愛滋病的方法。

8、理解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珍惜水資源和其它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9、認識生與死的意義,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尊重生命;學習並掌握應對災害的技能。

(三)高中階段

高中階段著重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觀念;培養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意識;學會用法律和其他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熱愛生命;提高保持健康、豐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教育內容重點為:

1、認識和遵守異性交往的道德規範,學會妥善處理和認識兩性關係中的情感問題和價值問題。

2、了解生育過程和避孕的方法,認識到人工流產或在非正規醫療機構中止妊娠對身心的危害。

3、學會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能夠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的衝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4、學習和了解每個人在婚姻、家庭與社會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5、學會用法律和其它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學會正確應對性侵犯;培養良好的網路道德素養,遠離“黃”、“賭”、“毒”。

6、學會應對挫折的方法與技能,學習應對精神創傷的危機干預技能。

7、關心人類生態危機,理解生態倫理,自覺參與環境保護。關心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8、理解生與死的意義,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充實自己,學習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

9、掌握防災和應對災害的技能。

五、生命教育的實施途徑

中小學生生命教育要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既要充分運用學科教學,傳授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又要突出重點,利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更要堅持以實踐體驗為主,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要重視營造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和諧人際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一)學科教學

1、顯性課程

國小的自然、體育與健身、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國中的生命科學、科學、思想品德、社會、體育與健身、歷史等學科,高中的生命科學、思想政治、社會、體育與健身、歷史等學科,是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增強生命教育意識,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

(1)國小低年級(1~2年級)

《自然》:初步了解人體的組成、感覺器官及其功能,以及人的生長過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公共衛生習慣。通過了解動植物,直觀地了解生命現象。

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模擬、遊戲等活動,探究人體及其它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要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積極的情感、態度體驗上下功夫。

《品德與社會》:初步了解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生活,懂得個人成長與家庭、學校的關係,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規則。

教學時要更多地關注兒童生活本身,要在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汲取生命教育的鮮活素材,並通過遊戲、錄像、講故事等喜聞樂見的方法進行教學。

《體育與健身》:從基本的身體活動入手,學習戶外健身、游泳等的衛生與安全知識,了解簡單的生存技能與方法,掌握淺易的自我保護知識和技能。培養抗挫能力,學會遊戲。

教學時要採用講解、示範、遊戲、比賽和活動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學習要點和技能方法。

(2)國小中高年級(3~5年級)

《自然》:了解人體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的生命周期和身體發育的特點。了解合理飲食、適量的運動和休息對身體成長發育的重要性,以及吸菸、酗酒、濫用藥物等對身體的主要危害。了解一些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了解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樹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中應為學生提供真切的情景或場景,通過觀察、調查、參觀、模擬、遊戲、討論等活動,增強學生對人的生命活動及其它生命現象的了解和體驗。

《品德與社會》:了解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識與道德規範。初步了解社會機構、公共設施及其功能。初步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依存關係。知道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法律常識,使學生初步了解不同社會角色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教學時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注重通過生活實踐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體育與健身》:以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線索,學習少兒健身的安全常識和部分生存技能與方法。嘗試合作與互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備的常識。

教學時要採用講解、示範、設境、比較、提問、體驗、遊戲和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所涉內容的學習要點和技能方法。

(3)國中階段(6~9年級)

《科學》:知道生命體的基本結構單位,新生命的誕生和嬰兒發育過程以及青春期生理髮育與性心理變化的過程。了解與生育有關的健康知識以及與人口發展有關的政策。知道現代健康人的特徵,養成健康的飲食與作息習慣。了解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的關係,養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行為習慣。懂得安全使用水電煤,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讓學生體驗與感悟真實生活,要給學生更多的觀察、探究與調查等體驗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採用討論、交流、辯論、講座、參觀、舉辦專欄小報等多樣形式,提高學生的活動興趣和參與能力。

《生命科學》: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理解人體的整體性。認識人體遺傳和變異現象。懂得健康的概念,學習制定健康計畫。了解常見病和傳染病的危害及其預防方法,了解安全用藥的常識。學會對意外傷害進行應急處置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與人類的關係,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教學時要注重實踐體驗,教學活動形式力求多樣化,為學生提供真切的活動情景或場景。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社區資源,注意把課內的學習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及行為習慣緊密聯繫起來。

《思想品德》:知道生命既屬於自己,也屬於家庭和社會。認識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要愛護自己的生命,尊重和關愛他人的生命。懂得具備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掌握為社會服務的本領,是生命價值的重要體現。能夠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和閒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境。善待自己,關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知道公民的人身權益受法律保護,了解公民獲得法律保障的途徑。

教學時要緊密聯繫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狀況,採用課堂討論、典型案例分析、社會現象觀察和調查、實踐體驗等各種生動的教學形式。

《社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進而對個體生命在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有所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社會現象觀察和調查、實踐體驗等各種生動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內化為自身的認識。

《體育與健身》:學習體能常識、青春期體育健身常識、體育健身安全、體育鍛鍊與青少年機體發展、體育鍛鍊與自然環境、體育健身與衛生常識、生存技能和方法等內容,發展基本運動能力,引導學生關注青春期身體的各種變化,留下成長記錄,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學時要運用講述、演示、觀察、比較、設問、分析、討論和實踐等方法,藉助個案分析及信息技術等手段,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

《歷史》:通過學習中外優秀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使學生認識人類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文明歷史進程中的創造活動,感悟歷史人物對真理和正義的執著追求和精神風貌,進而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國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年齡特點,生動、具體、形象地運用各類材料(史料)創設歷史情境,採用圖表製作、看圖說史、故事演講、角色扮演等多樣化活動方式,圍繞相關歷史主題蒐集整理相關材料,開展專題討論、參觀歷史博物館或展覽館、組織專題講座、設計板報或網頁等活動,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4)高中階段(10~12年級)

《生命科學》:從物質、能量和信息三方面探討生命活動的本質。認識生命的延續,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和持續性,建立科學的生命觀和進化觀。了解人類遺傳病和生殖健康。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時要注重融科學性與人文性於一體,關注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引導學生在投身社會實踐中,欣賞生命,熱愛生命。

《思想政治》:了解生命活動的本質和人的社會本質,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挫折,讓生命在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煥發光彩。

教學時要針對學生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採用討論、調查、訪談、閱讀、辨析等形式,提高實效性。

《社會》:應注重在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小組辯論、演講、撰寫小論文、實踐體驗等方式展開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拓寬視野,提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及與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使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中實現知行統一。

《體育與健身》:學習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體育健身與疾病防治、體育健身與心理健康、體育健身的環境選擇、吸菸酗酒和其它麻醉品與健康、救護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培養學生強身健體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理、學練中獲知。

教學時要採用觀察分析、交流討論、問題研究、知識競賽和社會實踐等方法,藉助典型事例及信息技術,將知識的傳授與技能、方法的學練有機結合。

《歷史》:通過中外不同文明發展的橫向比較和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縱向比較,學習社會結構、社會生活和社會風俗等人類生活內容,法律、人文科學等人類文化內容,認識人類文明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關心人類命運和全球倫理。

教學時要理論聯繫實際,採用社會調查、主題辯論、史學論壇、小論文交流等活動形式和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2、隱性課程

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也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同時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語文課要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聯繫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調適,感悟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陶冶學生心靈。

地理課要幫助學生了解人類與賴以生存的環境之間的關係,學會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音樂與美術課要利用藝術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和對生活的創造熱情。

(二)專題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和預防愛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靈活、有效、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要從學生的興趣、經驗、社會熱點問題或歷史問題出發,結合區域、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力求將相關內容整合起來,形成校本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國小階段的專題教育,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人與自然、人與家庭的啟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貴、生活的意義以及自我保護等內容。

國中階段的專題教育,要結合學生青春期的成長特點,探究生命倫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等內容。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念,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壓力,探討關愛他人、保護自己的途徑與方法等。

高中階段的專題教育,要適應高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特點,整合相關學科的知識,探討與生命有關的社會倫理、科學倫理、人生信仰等問題,規劃人生目標。

(三)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

1、班團隊活動

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強團隊組織的凝聚力,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使學生真正懂得集體組織對個人健康成長的作用,進而在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中激發起對政治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國小階段的班隊(兒童團)活動,要結合爭章活動,運用遊戲和情景體驗進行自我保護、網路安全、性別意識等教育。

國中階段的班團隊活動,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自主活動和同伴教育的形式,幫助學生學會建設性地與他人溝通與交往。

高中階段的班集體活動和團學組織,要針對高中生思維日趨活躍、思想日漸成熟的特點,通過黨課學習、團校學習等途徑,讓學生學會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

2、節日、紀念日教育

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法定的各種節日和紀念日,特別要以世界環境日、禁毒日、預防愛滋病日和清明節、重陽節等為契機,從青少年學生的終身幸福和健康發展出發,關注各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需求,解決學生的各種困惑,整體設計和開展教育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

3、儀式教育

學校要通過十歲生日、十四歲青春營、十八歲成人儀式以及入隊、入團、入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各種儀式,精心組織設計,力求規範長效,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成長曆程,激發對生命成長的自豪感,培養積極的生命價值觀,喚起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4、學生社團

學生社團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體驗生命的重要載體。學校要重點發展綠色環保社團、生物科技社團、心理互助社團、體育健身社團等,指導學生廣泛開展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進而欣賞和熱愛生活。

國小階段要大力發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逐步培養小學生參與、組織社團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自然、生命的探究興趣,豐富學生對自然、生命的認識。

國中階段要廣泛開展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學會關心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

高中階段的學生社團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作用,以發展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為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生命的價值,投身社會實踐。

5、實踐活動

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設施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拓展學生的生活技能訓練和體驗。在動物園、植物園、自然博物館、綠地和農村勞動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生態保護和休閒對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過對人的生老病死有關場所的了解,引導學生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珍愛生活,關心他人;通過情景模擬、角色體驗、實地訓練、志願服務等形式,培養學生在遇到突發災難時的人道主義救助精神。

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家庭生活指導,通過親子關係溝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務,幫助家長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際溝通的知識與技能,提升家庭情趣,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

要充分利用社區生命教育資源。發揮社區學院、社區老年大學的作用,提供環保、居家生活設計、人文藝術欣賞、傳統藝術欣賞製作和婚姻倫理等教育服務活動。宣傳科學的生活方式,引導家長開展親子考察等實踐活動。

國小階段的實踐活動要側重體驗對父母、長輩以及對鄰里的關愛,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養成有規律的起居和運動習慣。

國中階段的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關愛社會弱勢群體,鍛鍊生存能力,通過角色體驗豐富其對人生意義的感悟。

高中階段的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主動把知識和技能服務於社區,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學習生存技能,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六、實施生命教育的保障機制

(一)組織保障

建立市、區縣、學校三級生命教育的管理網路。組建生命教育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注重發揮衛生局、體育局、公安局、科委、計生委、禁毒委、科協等相關部門和專業學術團體的力量。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生命教育的實施計畫,整合教師進修學院德育室、教研室、科研室等部門的力量,進行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學校要建立校長(或分管校長)負責制,把生命教育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確保課時,保證質量。

要開展中國小實施生命教育的課題研究,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形成具有區域和學校特色的實踐成果,要及時推廣先進經驗。

加強督導評估。要把區縣、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效果作為對區縣、學校的督導、評估指標之一,把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實績作為教師考評、表彰的重要依據。

(二)資源保障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多方面地開發和利用校內外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加強生命教育的軟體建設,積極開發圖文資料、教學課件、音像製品等教學資源;利用網路、影視、博物館、圖書館、自然和人文景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三)隊伍保障

依託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教師進修學院和教師德育培訓基地,對全體教師進行有關生命教育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的基礎培訓;對學科教師、團隊輔導員要加強人文素養、生命倫理的培訓;對心理輔導教師要加強生命科學和生命倫理的培訓;對生命科學(自然)課程教師要加強教育心理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對班主任要加強心理輔導專業技能和親職教育指導的培訓。

(四)服務保障

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依託醫院、計生委、衛生保健所、心理諮詢機構等社會專業機構的力量,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心理輔導、預防、干預、親職教育諮詢等專業支持,提高心理服務的質量。

(五)政策保障

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8號檔案,遵循《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和政策,制定相應的規定,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要確保經費投入,用於教師培訓、軟體開發、課題研究等,以推動學校生命教育的有效進行。

(六)社會保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社會資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設施和條件,為學生的健康安全營造良好的環境,開展適合中小學生體育健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安全、動手實踐等的生存訓練活動。

社區要發揮在親職教育指導中的重要作用,指導家長在依法履行監護義務的基礎上,科學地對孩子進行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教育和指導。社區要建造適合青少年鍛鍊運動的場所或設施,讓學生利用節假日及寒暑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要加強對報刊、影視、出版、網路等媒體的監管,禁止不健康的網路遊戲和出版物的傳播,防止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採取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的有力措施,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