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際社會對現行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儲備體系的弊病有了深刻認識,“超主權”儲備貨幣或“全球儲備貨幣”代表著未來國際金融秩序。
變遷
貨幣體系危機和變遷證實,向金本位制度的回歸幾乎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1、儘管在80年代以來,爆發了多次區域性金融危機,但是目前尚沒有一例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乃至崩潰。從歷史上看,金本位制並不足以保證世界經濟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威脅。例如古羅馬、中世紀的歐洲、西班牙和巴西都在徹底的金本位制下發生了物價漲幅在30倍以上的通貨膨脹;而世界經濟則在金本位制下於1879-1896和1929-1933年之間爆發的以金融體系的崩潰為導火索的世界性經濟蕭條(鍾偉;2000) 。
2、金本位制度是對人類資源的驚人浪費,世界經濟越發達,所需要的純粹作為交易中介的全球黃金存量就越驚人(特里芬;1997) 。退言之,即使金本位制度下的金融資本全球化更為公正,但它卻注定要使全球經濟成長收斂於一個極限(全球可充當貨幣用途的黃金存量),或崩潰於一個極限(這是指要么世界經濟的發展由於黃金資本的極度匱乏而崩潰;或由於人類技術的進步可以合成黃金而導致金本位基礎全部喪失而崩潰)。經濟金融化或虛擬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歷史進程。
3、人類並非沒有進行過回歸金本位制度的失敗嘗試,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英國和1933-1934年的美國。 例如美國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曾經部分地採納過所謂的"償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的計畫,這種金本位制制度允許貨幣黃金官價進行周期性調整以穩定國家的物價水平,即當價格下降時以提高黃金官價而在價格上升時降低黃金官價,這時的金融資本國際化實際上是公開以犧牲其它國家的通貨穩定來換取本國的物價穩定(Warren, G & Pearson,F;1937) , 較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金本位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公正性。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向金本位制復歸的實踐也說明,試圖重拾被拋棄了近半個世紀的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
成立
成立背景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呈現出—種無政府狀態。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固。
成立機構
成立過程
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有關這個貿易組織的演變情況,本刊第24期已作介紹)。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籤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從此,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鈎,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係三大職能。
結構
1、這個結構下首先要看的是幣種,其實就是持有的其它國家的資產債券等,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發行債券是以本國貨幣為計價單位的,如果持有這些債券,就是持有該國幣種的資產。
2、其次是要看資產的類型,當然債券是最常有的類型,因為債券可以流通,即可以自由兌換,但是隨便大規模兌換一國債券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一般來說不會這么做,就算要做,當事國也會聯合其它有實力的國家一同接盤,保持債券價值穩定。
3、資產類型中還有其它種類,例如不動產、股票、實體經濟單位(包括品牌)等等。
意義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瓦解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森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誌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現狀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步入漫漫長途。1976年IMF通過《牙買加協定》,確認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浮動匯率的合法性,繼續維持全球多邊自由支付原則。雖然美元的國際本位和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和國際儲備貨幣職能仍得以延續,IMF原組織機構和職能也得以續存。但是國際貨幣體系的五個基本內容所決定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準則與規範卻支離破碎。因此現存國際貨幣體系被人們戲稱為“無體系的體系”,規則弱化導致重重矛盾。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引發金融市場全球化趨勢在90年代進一步加強時,該體系所固有的諸多矛盾日益凸現。
重建構想
在1997年2月15日至17 日德國席勒研究所與高克斯國際勞工委員會在瑞斯頓通過的緊急呼籲書中提出來的。在呼籲書上籤名的有席勒研究所的創辦人海爾格和烏克蘭國家議會議員那塔利亞等各國政界學界知名人士數百人、包括80位美國現任和前任議員、53位獨立國協國家的議員、17位拉丁美洲的議員、35位宗教界人士、40位國際工會領導人,以及來自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政府首腦和知名人士。而持有類似於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觀點的,恐怕還包括諾獎獲得者,法國的阿萊,以及頗有爭議的美國人Lyndon.Larouche等人(Sanger,D;1999) 。
建議改革
聯合國網3月26日報導,聯合國去年10月成立的“改革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建議報告,報告呼籲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儲備體系,認為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全球金融危機需要採取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
報告認為,為進一步幫助世界經濟重新站立起來,防止類似目前的金融危機重演,有必要對現行全球貨幣儲備體系進行徹底改革。建議說,新的全球儲備體系有可能建立在全面擴大了的特別提款權(SDR)的基礎之上。它將對經濟的穩定和公平做出貢獻。它將減少許多國家大規模外匯儲備所造成的通貨緊縮效應。與現有機制相比,新系統不僅具有簡便易行、不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優點,而且還可以抵消由主要儲備貨幣貶值而導致的風險。這是改革的長期目標。
報告還提出了一些短期目標和建議。其中包括呼籲各國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摒棄保護主義。認為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全球應對。雖然目前國際社會已就這一點達成共識,但在制定具體紓困方案時,各國往往以自身利益制定應對措施。 該委員會由18名知名經濟專家組成,委員會主席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擔任。預計委員會將於今年5月提交一份更為詳盡和完整的報告。
趨勢
世界貨幣體系多極化是一個趨勢
金融危機讓美國國內危機四伏,在國際上也是頻頻遭到其他各國的“叫板”。二十國峰會開幕在即,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或組織不但要求改變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金融體系,更要求改變美元獨霸的局面。有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貨幣體系多極化從長時間看是一個趨勢。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美國世界貨幣地位是隨著每一次經濟危機或者金融危機而逐步降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初期,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鈎的金本位制,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迫使美國政府放棄金本位制。如今美國金融危機使得美國政府大肆舉債、幾輪巨額經濟刺激計畫都未能奏效。加上美國政府不斷印紙幣導致美元貶值,使得世界各國對美元安全產生擔憂,他們認為這樣的貨幣不足以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由於匯率激烈波動所帶來的負增強機制明顯,從而暴露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以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因此,世界各國希望有一種有效的國際儲備貨幣來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歐洲著名經濟學家、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保羅·德格勞威曾經預測,或許現在就是美元退出獨霸地位、世界貨幣體系出現兩極或三極格局的開始。
各國對於改變美元獨霸地位、爭奪世界貨幣地位態度比較積極,有分析人士認為,世界貨幣帶來的經濟利益相當可觀,如此地爭奪不足為奇。
現行貨幣體系的優劣
(一)固定匯率制
的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它是指一國採取使本國貨幣同某外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保持固定比價關係的做法。這種釘住不同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鈎的,而美元的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目前的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浮動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的優缺點:
1、優點:
(1)有利於經濟穩定發展
(2)有利於國際貿易、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的經濟主體進行成本利潤的核算,避免了匯率波動風險。
2、缺點:
(1)匯率基本不能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槓桿作用
(2)為維護固定匯率制將破壞內部經濟平衡。比如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匯率將下跌,成為軟幣,為不使本幣貶值,就需要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但這種會使國內經濟成長受到抑制、失業增加。
(3)引起國際匯率制度的動盪和混亂。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二)浮動匯率制
1、優點:
(1)簡便易行
(2)匯率基本可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經濟槓桿作用,且具有連續的調節能力。
(3)保證了國內政策的自主性,不會產生以犧牲內部平衡來換取外部平衡。
(4)可避免通貨膨脹的國際傳播。
(6)減少了官方對國際儲備的需要和依賴。
2、缺點:
(1)浮動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不利於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因為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存在很大風險。
助長了外匯投機活動,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