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儲備貨幣即人民幣要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並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這三大國際貨幣功能。中國希望終結美元時代。國家希望運用巨大儲備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能夠投資海外,同時還在與阿根廷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其它一些國家(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將接受人民幣替代美元對拉丁美洲和亞洲國家出口,並試圖將人民幣建立為一種區域儲備貨幣。
三種方式
第一支持一種新的權貨幣成為國際交易和儲備貨幣就猶如上個世紀40年代世界各國選擇拋棄英鎊而支持美元成為國際導貨幣。但這種方式目前來看不可能實現。因為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中還沒有一種新的貨幣能夠替代美元。
第二創造一種非權貨幣替代美元。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G20峰會前關於創造“超權的國際儲備貨幣”的提議震驚世界。這被普遍認為是對美元國際地位的一次公然發難。但實施“超權國際貨幣”的方案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政治上都有不小的難度。儲備貨幣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為造出來的。一個沒有國家信譽作為支撐的貨幣很難推廣。
第三建立區域導貨幣和實行區域貨幣合作。目前區域貨幣競爭的大幕已經全面拉開。歐元區預計未來10年內可能會擴展到28個國家。如果加上北非和中東的部分國家也選擇盯住歐元那么歐元區可能擴展到50國總人口超過5億總GDP將大於美國。而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也推動形成一個單一貨幣區。區域貨幣合作是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進而破除美元霸權的一個現實可行的方式。
實現多元化
來自中日韓三國的經濟學家13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四次“東北亞名人會”上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展開討論,呼籲加強中日韓三國的區域性金融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說,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出以美元為本位的全球貨幣體系的嚴重缺陷。在國際貨幣體系長期得不到制度性改革、無法最終實現獨立國際貨幣制度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各種區域性的雙邊與多邊安排,使得國際貨幣體制發生“事實上的改變”。
他說,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儘快形成一種過渡性的區域制度安排,以便在世界貨幣體系的問題最終解決之前,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實現區域性儲備貨幣的多元化。
他認為,在清邁協定框架下形成的各國之間的貨幣互換機制,是朝著區域貨幣合作的方向邁出的重要步伐。但是,這種互換機制是一種防範性機制,沒有解決其他“日常性風險”。如果中日韓三國能建立一種經常性的、可以在事實上減少對美元依賴的貨幣合作機制,將為世界金融貨幣體系改革做出貢獻。
韓國貿易協會會長司空一說,在全球經濟版圖發生重要變化的情況下,要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離開主要新興經濟國家的參與與密切合作是不可能的。他說,韓中日三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進程並展開密切合作很有必要。與此同時,韓中日三國在二十國集團進程的框架以外,通過展開和諧的多邊合作,有助於實現全球經濟體系的穩定與繁榮。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會長小島明說,各國都應該大膽推進市場的自由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他還提議,中日韓三國應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為契機,促進亞洲的文化交流,同時推動教育、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形成共同的亞洲文化價值觀,為未來推動建立亞洲經濟文化圈奠定文化和社會基礎。
“東北亞名人會”由新華通訊社、日本經濟新聞社和韓國中央日報社三家新聞機構共同舉辦,每年舉辦一次,輪流在中日韓三國舉行。第一次會議於2006年2月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