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戰場

全球化戰場

“全球化戰場”是指軍隊將地球作為一個戰場來設計和籌劃戰爭。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出現的,它的出現也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是經濟利益的驅使,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簡介

資料圖:美軍驅逐艦發射“標準”III飛彈進行攔截試驗資料圖:美軍驅逐艦發射“標準”III飛彈進行攔截試驗

所謂“全球化戰場”,是指軍隊地球作為一個戰場來設計和籌劃戰爭

它與世界大戰不同:世界大戰是指戰爭參與者幾乎涉及到世界所有國家或大多數國家,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戰爭的戰場卻是局部的而不是整個地球,軍隊仍將地球分為各個“孤立”的戰區來考慮如何打仗。

全球化戰場的特點是指軍隊將全球囊括進戰爭的視野,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戰區,全球任何地方都可能遭受戰火的蹂躪。

產生

兩千多年前,孫子告誡我們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兩千年後,一位革命家又告誡我們說,“也許,你對戰爭毫無興趣;但是,戰爭對你卻興趣甚濃。”是啊,軍隊戰爭從古至今時時刻刻都與我們相伴。關注軍隊與戰爭是我們須臾不可忘記的事情。當今,世界軍事領域正出現一個新生事物――全球化戰場。它值得我們給予重視與關注。“全球化戰場”不再是夢想,它正在形成並走近我們。

全球化戰場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出現的,它的出現也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是經濟利益的驅使,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2009年8月,日本也披露要在非洲吉布地建立軍事基地,從而使其繼印度之後成為第二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亞洲國家。

形成

全球化戰場全球化戰場

全球化戰場之所以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走進我們的生活,主要有以下原因:

客觀存在

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戰場誕生的助產婆
幾百年前,歐洲的一位探險者發現了新大陸,從此原來互不謀面的地球各個部分走到了一起,全球概念開始出現。冷戰結束,東西方壁壘打開,全球經濟不再分為兩個互不聯繫的運營區域而是逐漸聯為一體,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遏制的發展潮流。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利益向海外以至全球拓展的國家越來越多。如何保護海外或全球化的利益拓展,是越來越多國家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多國家遇到了經濟衝突。一旦這種衝突用“軟手段”無法解決的情況出現,“硬手段”即軍事手段可能會成為救命的稻草被求助。
從這點看,全球化戰場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出現的,它的出現也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是經濟利益的驅使,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美國

美國“稱霸”揭開全球化戰場的面紗

在歷史上,隨著資本主義國家走上海外殖民擴張道路後,“海外”戰場進入了某些國家軍隊的視野。英國是擁有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即便這樣,英國軍事能力也沒有達到將全球作為一個戰場的程度。
冷戰時期,美蘇兩家爭奪霸權,美國只控制了資本主義世界這個“半球”。冷戰結束後,美國成了惟一的超級大國,其視野開始從“半球”轉向“全球”。其表現可從幾個方面折射出來:
一是擴大北約,並使其跨出防區外行動。北約組織1949年4月4日成立時只有12個成員國,直至冷戰結束時,北約只在西歐範圍內擴張,達到擁有16個成員國的軍事組織。華約解體後,美國不但不解散北約,反而推動其擴張。其擴張不是在西歐內擴張,而是向東歐地區擴張。於是,截至去年,北約囊括進東歐12個國家,成為擁有28個成員國的軍事組織。歐洲的46個國家和地區已有一多半加入了北約。
不僅如此,美國還積極地作出努力,將北約向歐洲之外擴張,如去年10月美國副國防部長弗什博承諾支持喬治亞加入北約、阿富汗陸軍被全面改裝美國式裝備等都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美國正在準備將更多的國家拉進北約。
北約本來是一個地區性的防禦性組織,只有當成員國受到進攻時才可在成員國範圍內採取行動。可是,冷戰結束後,美國不斷讓北約走出防區,在防區外行動,如參與波赫內戰、突襲南聯盟、以安全援助名義出現在阿富汗等。甚至,最近還有訊息說,北約也在探討如果台海地區出現危機時是否干涉的問題。北約正演變為世界性的“警察”,成為美國全球稱霸的工具。
二是結盟策略從“地區”轉向“全球”。美國特別喜歡利用盟友造勢,讓盟友為其海外軍事行動吶喊。冷戰時期,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美國拉上其盟友進行地區性的戰爭。冷戰結束後,美國拉參戰的對象國頻頻從盟友轉向“夥伴國”。如海灣戰爭時,美國拉上了38個國家參戰,大多數參戰國並不是盟友而是“夥伴國”;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名義上是北約出兵,實際上成員來自近40個國家。美國就是通過這種夥伴聯盟策略,以全球國家為拉攏對象,參與其國際上的軍事行動。
三是不斷以全球為舞台展開軍事行動。實際上,全球化戰場早已出現。“9・11”事件後,美國掀起的“反恐”戰場就已具有了全球性。在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搞的“反恐”是以全球化戰場為舞台的。
如果說“反恐”戰場只是從某種意義上看具有全球性的話,網路戰則具備了全球化戰場的基本特徵。經過去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組建網路司令部至今近一年的精心準備後,美國的網路司令部於今年5月21日正式啟動,10月全面展開“工作”。這種沒有國界、全球性的戰場,已經表明全球化戰場已經登上軍事鬥爭的舞台。

美國正在準備在全球化戰場打仗
說美國正在準備在全球化戰場打仗,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提出全球化戰場構想。2003年4月,美國空軍就開始秘密研究“遠程全球精確交戰”項目,提出要具有“全球瞬時打擊能力”,以便讓對手清楚地知道“能夠在任何時間在全球任何地方的高價值目標陷於險境或對其實施打擊”。2006年年底,美國國防部提出“快速全球打擊”構想,其核心是“一個小時打遍全球任何目標”。美國還在同年出台的《2008年國防預算請求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實施這一計畫的撥款數額。2009年年初,美國空軍宣布成立“全球打擊指揮中心”,落實“一個小時打遍全球”的計畫。
二是發展高速武器,使軍隊在全球化戰場打仗成為可能。美國有關方面指出,目前其常規武器打擊全球目標需要96個小時到4個小時,這對全球化戰場的需要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美國開始試驗空天飛機、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飛機等。美國試驗的空天飛機速度可達現代高技術作戰飛機飛行速度的6~12倍。2004年,美國試驗的一種超高音速無人機的速度達到音速的9.6倍,約為時速11700公里,實現了“一個小時達地球任何地點”的目標。美國試驗的高超音速巡航飛彈也已達到每小時5700公里以上。
據悉,美國白宮已經要求國會明年撥款近2.5億美元用於進一步研發高超音速技術。這表明,美國將加大超高音速武器的研製力度。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10年4月25日報導說,美國軍方已經獲得歐巴馬的支持,發展超快武器,以便在一個小時內打擊地球的任何角落。

其他國家

重視全球化戰場的不止美國一家
當然,世界各國中也不是只有美國一家在重視全球化戰場。
在網路戰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網路安全。英國在去年6月25日出台了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宣布成立國家級的網路安全辦公室和網路安全行動中心,計畫徵召包括前“黑客”在內的網路精英維護網路安全。韓國於去年12月1日也宣布要組建網路司令部,以防範國家機密通過網際網路外泄。
在全球打擊能力方面,越來越多國家重視發展遠程打擊能力。如印度正準備明年試射射程達5000公里以上的“烈火”-5型飛彈。據有關專家介紹,印度試射這種飛彈是為研製射程達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飛彈做準備。近年來,印度還不斷給其軍隊裝備預警機、加油機和新型遠程戰略飛機,目的就是提升遠程打擊能力。
在全球部署軍力方面越來越被某些國家重視。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印度積極參與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借這個機會,印度與中亞的塔吉克斯坦開始加強軍事技術與安全合作,並投資對塔境內距其首都杜尚別約15公里的艾尼機場進行翻新升級,準備將其作為海外軍事基地。這是印度首開亞洲國家在海外建軍事基地之先河。
2009年8月,日本也披露要在非洲的吉布地建立軍事基地,從而使其繼印度之後成為第二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亞洲國家。從它們的舉措中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其視野轉向全球,從全球角度考慮如何保護自己利益的安全。

沒能力進攻就琢磨防守
在全球化戰場進程轟轟烈烈之時,那些沒有能力在全球化戰場作戰的國家,也不是在被動迎接全球化戰場的到來。雖然它們沒有在全球化戰場上實施進攻的能力,它們卻在如何防禦全球化戰場威脅的某些方面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非洲國家就加強了與其它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反恐”合作,制定非洲“反恐”戰略。2009年,東非五國共同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研究如何進行共同“反恐”等。非洲國家還共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對付“本地區和其他地區出現的危險事端”。
另外,這些國家的防守也表現在加大溝通力度、共同探討未來可能面臨的軍事形勢方面。開發中國家的軍隊交流不僅僅停留在高層互訪,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軍隊院校之間的互動,相互了解學術前沿問題,並就某些具體問題展開學術交流。

評論

美軍緣何著力打造全球化戰場?

美國空軍X-37B太空飛機美國空軍X-37B太空飛機

最近,美國又是倡議“無核世界”,又是試飛空天飛機,又是“曬”核武器家底,又是試射超高速巡航飛彈,奪得了世界軍事戰略與技術競技場上的多個“第一”。透過這些動作,人們可以依稀看出裡面隱藏的美國的一些戰略謀劃來——美國意在先聲奪人,擴大軍事技術優勢,以維護其全球霸權。
美國自二戰尚未結束之時起,就在不斷追求軍事技術上的絕對優勢,以建立並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1945年8月,美國將剛剛試驗成功的核子彈投擲到日本本土,成為核軍備競賽的始作俑者。隨著美蘇核平衡態勢的出現,美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又拋出“星球大戰”計畫,構想依靠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潛力,通過在天基動能彈等新機理武器領域的搏殺,改變與蘇聯之間形成的相互確保摧毀的“核恐怖平衡”局面,以圖重新奪取對蘇聯的軍事戰略優勢。蘇聯最終被拖垮解體,美國自身經濟也萎靡不振,空間作戰技術又無法實現突破,不得不放棄星球大戰計畫
冷戰結束後,美國主打防核擴散“牌”,試圖以此為突破口限制、阻遏“敵對國家”的發展,維護其霸主地位。可是,美國在實踐當中奉行雙重標準,根本無法有效防止核擴散,在防擴散問題上舉步維艱,看不到任何進展。為打破這種“僵局”,美國又變換策略,率先亮出核家底,準備以這最後一招穩住其核優勢地位。與此同時,美國加大常規武器裝備研製力度,將世界軍事競爭的焦點轉移到常規武器領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在常規武器技術競爭中已經占據了先機,其常規武器的戰略性效能日益突出。
美國採取這樣舉措的用意,更在於未雨綢繆、掌握主動。冷戰結束後的近20年時間裡,世界各國普遍以提高經濟實力為中心展開綜合國力的競爭。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即:主要國家的海外利益不斷拓展,逐漸與美國竭力鞏固的全球利益發生“碰撞”。作為應對之道,一些國家開始加快向國外擴展軍事影響的步伐——日本不斷將其自衛隊派向海外運用,還在曼德海峽西岸的非洲國家吉布地建立起軍事基地;俄羅斯海軍已經恢復全球航行訓練,多個艦隊頻繁在各大洋舉行單邊或多邊聯合演習;印度即將擁有至少三艘航空母艦,大力排斥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同時還借參與阿富汗反恐之機在塔吉克斯坦建立起空軍基地……面對這種形勢,美國頗有“危機感”,繼續採取其慣用的“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法,而且更加重視“大棒”的運用。
在利用軍事手段保護自身的全球利益方面,美國的做法是率先建立“全球化戰場”。美國先後提出過“一場大戰”、“一個半戰爭”、“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戰爭”等戰爭指標。不難看出,將全球作為一個戰場,是美國“戰爭指標”變化的必然趨勢。在這一點上,美國早有預謀。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全球快速打擊計畫”,要求美軍使用常規武器能在一個小時之內對地球上的任何目標實施打擊。同時,美軍還通過“前沿預置”手法,在“易出事地區”附近提前儲存戰爭物資,以確保美軍對危機的快速反應。目前,美國已經在全球建立起預置網路,全球化戰場初具雛形。而美軍不斷試驗的新式武器裝備則推動了全球化戰場的進一步完善。從戰術技術性能看,X—37B空天飛機和X—51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完全可以支持一個小時內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的作戰需要。不僅如此,有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正在研製更高超音速的巡航飛彈,飛行速度甚至高達15倍音速。可想而知,這樣的武器一旦列裝,美軍建立全球化戰場的構想將不再是紙上談兵。而建立起全球化戰場,又占據絕對軍事技術優勢,美國也就掌握了軍事戰略上的絕對主動。屆時,美國的行為處事方式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值得世人思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