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時四驅](/img/2/f5e/nBnauM3X4cDN3QjN4YjMxkTNyQTM4kDM0IDMxADMwAzMxAzL2I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功能
全時四驅指的是車輛在整個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形式,發動機輸出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後輪,這種驅動模式能隨時擁有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夠根據路面情況做出扭矩分配的調整,並且油耗較高。而實時四驅則是由電腦晶片控制兩驅與四驅的切換,在正常路面,車輛以兩輪驅動模式行駛,遇到越野路面或者車輪打滑時,電腦將探測並自動將動力分配到另外兩輪。對於實時四驅模式而言,控制程式的優劣會影響到驅動形式切換的智慧型化。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由駕駛員手動控制以切換驅動形式的兼時四驅(Part-Time 4WD)。現在很多SUV及越野車同時擁有以上四驅模式的一種或幾種以互補短長。
產生
![全時四驅](/img/e/577/nBnauM3X4AjN5AzN5YjMxkTNyQTM4kDM0IDMxADMwAzMxAzL2I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WRC世界拉力錦標賽上,四輪驅動大放光芒,三菱、斯巴魯、標緻、福特、雪鐵龍等眾多最高級別的賽車,都無一例外採用全時四驅。而三菱和富士利用他們在WRC的名氣,分別推出了民用版的高性能四驅轎車,分別是EVO和Impreza WRX STi,它們可以說是街道版的賽車,2.0升的四缸發動機,卻輸出超過250匹以上的馬力,加上優越的全時四驅系統,性能直逼寶馬M3、保時捷等跑車。
優缺點
缺點
它是靠偵測到某個輪胎的打滑後,才開始把動力輸送到不打滑的輪胎,這樣反應就會慢些。但重要的是這些粘合或電子的差速器,是無法完全象機械差速鎖那樣把動力50:50鎖死。正因如此,全時四驅才被那些死硬派的越野人士所不齒,認為它們只是假越野,不能和分時四驅那樣爬山涉水。
優勢
理論上它是最理想的車輛驅動方式,它能使車輪抓地更牢、在高速轉向時更自如、更容易被操控,可同時增加汽車的安全性能和運動性能。因為四個車輪任何時候都有動力分配,當某個車輪發生打滑的時候,系統就會自動介入,重新分配四個車輪的動力,以保證四個車輪任何時候都獲得最高的貼地性,這類系統在濕滑的路面上有著非常明顯的操控優勢。因此,越來越多的SUV和轎車採用全時四驅其作用就不僅是越野,全時四驅帶來的操控穩定和主動安全性才是它們的另一目的,特別是一些高性能的轎車。
全時四輪驅動車輛會比2WD(分FWD和RWD)更優異與安全。理論上,AWD比2WD多了一倍以上的牽引力,車子的行駛是依據它持續平穩的牽引力,而牽引力的穩定性主要由車子的驅動方法來決定,將引擎動力的輸出經傳動系統分配到四個輪胎與分配到兩個輪胎上做比較,其結果是AWD能在2WD無法安全行駛的路況中輕易地行駛,使車具有靈活的操控性,達到安全穩定,即無論行駛在何種天氣以及何種路面(濕地、崎嶇山路、彎路上);駕駛員都能輕鬆地控制每一個動作,從而保證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也正因為AWD的存在,為汽車提供了“主動安全、主動駕駛”的機會。
四驅系統
四驅系統主要分成兩大類:分時四驅(PartTime4WD)和全時四驅(FullTime4WD)。
現時,我們使用的四驅車大多是半時四驅。只要車上有專門的兩驅、四驅切換撥桿或按鈕,那么,這輛就是使用半時四驅的四驅車。半時四驅是四驅車最常使用的四驅系統.半時四驅的使用可分兩種狀態:一種是兩驅,汽車只有兩個車輪得到動力,與普通汽車沒有區別;另一種則是四驅,此時汽車前後軸以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動力。半時四驅歷史悠久,其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大,加裝自由輪轂後更加省油.全時四驅是使汽車四個車輪一直保持有驅動力的四驅系統。若要細分全時四驅系統,可分成固定扭矩分配(前後50:50比例分配)和變扭矩分配(前後動力分配比例可變)兩大類。全時四驅也有很長的歷史,可靠性更大,但其耗油量較大。全時四驅系統內有三個差速器:除了前後軸各有一個差速器外,在前後驅動軸之間還有一個中央差速器。這使全時四驅避免了半時四驅的固有問題(在硬路面不能用四驅的問題):汽車在轉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會被中央差速器吸收。所以,全時四驅在硬路面(鋪裝路面)、下雨時有更可靠的四輪抓著力,比半時四驅優越。但到了冰雪,沼澤地就必須把中央差速器鎖鎖上(否則可能無法前進);回到不滑的硬路(鋪裝路),馬上要把中央差速器鎖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