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看病中心

全國看病中心

由於北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進京看病就醫,使北京三級醫院不堪重負,也加劇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負擔,甚至被戲稱為“全國看病中心”。

概述

2016年10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聯合舉辦“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總結和回顧了“十二五”時期全市衛生計生改革發展成就,明確了今後5年北京市衛生計生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指導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的綱要性檔案。

背景

全國看病中心全國看病中心
北京作為全國的醫療中心和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高度聚集地,長期以來對外地病人有強勁的吸附能力,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統計和抽樣測算,2013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外來就診患者達3036萬人次,外來就醫流動人口日均70萬左右。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說,北京的三級醫院基本是“滿場”狀態,其中外來病人大約占三分之一,天壇醫院、腫瘤醫院的外地病人比例更高。北京兒童醫院負責人介紹,兒童醫院的急診科是個苦差事,每天急診量300多人次,醫生都高負荷運轉,醫院廣招兒科急診科醫生,很少有醫生來應聘。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醫療機構門診量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三級醫療機構幾乎“不堪重負”。2013年末,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數29.4萬人,比上年增長6.3%,然而醫療服務量的增長更多。全年醫療機構診療數約2.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9%,出院數增長8.3%。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鍾東波介紹,北京市三級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5年來持續增長,住院服務進一步向三級醫院集中,三級醫院住院服務壓力不斷增大。

相比之下,與北京毗鄰的河北省因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大量病人湧入北京。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報告,北京外來就醫人員中數量最多的是河北省,約占23%。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楊新建說,河北省環首都的市、縣衛生資源配置水平顯著偏低,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較低,可以說“翻過一座山,實力翻三番”。2011~2013年,河北省前10位轉診病種,僅三級醫院和環首都市、縣二級醫院,每年轉診就達萬人次以上,幾乎全部流向京津。

專家意見

“看病堵”如何疏解

近兩年的北京市診療人次數據顯示,每天至少20萬外地患者湧入北京,在各三級醫院求醫問藥。如北京兒童醫院,吸引大量外地患兒就醫,醫院門口每天都熙熙攘攘,成了交通擁堵的“重災區”。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表示,這是長期以來大量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結果。因此,“十三五”時期北京將著力遏制醫療衛生資源向中心城區和大醫院過度集中的趨勢,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和資源薄弱地區擴散,城市核心區實現疏解三級醫療機構床位2000張以上。

根據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首都功能核心區今後將不再批准建立設定床位的醫療機構,不再批准增加醫療機構床位和建設規模。五環路以內禁止新建綜合性醫療機構,不再批准增加政府辦綜合性醫療機構床位總量。同時,引導中心城區醫療衛生機構以整體遷建、建設分院等方式向郊區、新城和醫療資源匱乏的大型居住區轉移,同時壓縮原址醫療規模。

據方來英介紹,未來五年,北京將建成天壇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等新院區,推進友誼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口腔醫院等新院區建設,啟動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等新址勘選工作。在城市副中心醫療建設方面,將推動北京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北京友誼醫院託管通州新華醫院、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等項目建設。

在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方面,未來五年,三地將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制約,探索跨區域醫聯體建設,推進異地報銷政策並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銜接,探索醫保協同機制,建立區域內醫保患者跨省市就醫費用核查及結報機制,實現三地社會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促進區域內健康服務業發展,適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北京將做好冬奧會保障工作,支持市屬醫院在張家口設立分院,加強與唐山(曹妃甸)、廊坊燕達醫院等重點地區和重點醫院的合作。

“看病貴”能否降下來

“十二五”期間,公立醫院改革已經邁出第一步,北京市五家醫院試點醫藥分開,成效明顯。統計顯示,試點醫院藥品價格加成下降了20%至30%。“到老百姓這裡,就是用藥費用下降,給老百姓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方來英說。

在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方面,該規劃明確,未來北京將全面推進醫藥分開、價格調整、財政補償、醫保支付方式相互銜接綜合配套的改革,按照屬地原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醫藥分開。

另一方面,北京將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適當調高護理、手術、床位、診療和中醫服務等項目價格,平穩降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等項費用在患者醫療費用支出所占的比例。

一升一降,那么老百姓看病到底會貴還是便宜?該規劃提出,要形成合理的疾病費用分擔機制,降低個人支出水平。未來五年,北京市將保持衛生計生總費用平穩增長,與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相同步,最佳化衛生計生總費用結構,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部分控制在20%以內。

方來英表示,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部分就是患者自掏腰包、自己負擔的部分。在北京的醫改初期,個人一次性現金支出在30%以上,到2015年降到了19%左右。“十三五”時期,將繼續維持這一國際公認的個人負擔較低的比例。

“看病難”怎么破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的“看病難”其實是結構性的:一是扎堆去大醫院造成的“看病難”,二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部分科室“看病難”。

“很多常見病、多發病不是在基層衛生機構解決,而是直接湧向了大醫院。”方來英說,該規劃提出以優質的服務吸引患者下沉到基層就診,到2020年,基層診療人次將占全市總診療人次比例不低於65%。

為此,北京將加大公共財政衛生投入向基層傾斜力度,結合人口分布變化,調整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同時,完善基層用藥制度,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之服務功能相匹配的藥品配備。加大全科醫生和社區衛生人員培訓力度,為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配備全科醫生,每萬名常住人口全科醫生(含中醫類別全科醫師)數不低於3人。該規劃還明確鼓勵二、三級醫院專科醫生多點執業,多點執業醫生將不少於1萬名,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供給。

同時,到2020年,北京將成立不少於50個醫聯體,實現轄區居民醫聯體服務全覆蓋。醫聯體內三級大醫院預留30%的號源用於社區預約轉診。對預約上轉的非急診患者,在24小時內安排就診,特殊情況不超過48小時。醫聯體內向基層醫療機構、慢病醫療機構轉診人數年增長率在10%以上。實現醫聯體內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影像及檢驗結果互認,醫聯體核心醫院全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此外,北京還面臨著生育政策調整、人口老齡化趨勢、城鎮化發展等因素帶來婦幼、康復、長期護理、心理諮詢等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激增,對醫療衛生服務構成新的挑戰。對此,未來五年,北京將重點加強產科、兒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薄弱環節建設。

尤其針對老年患者需求,到2020年,北京將實現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設定達100%,並推動部分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護理機構,推動建設臨終關懷服務醫院,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護理醫療機構。“國家衛計委已經批准北京試點家庭病床、上門服務,北京將在機制上做出突破。”方來英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