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參

全參

全參為第三紀孑遺植物,也是珍貴的中藥材,在中國藥用歷史悠久。長期以來,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全參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古代的山西上黨全參早已絕滅,目前東北全參也處於瀕臨絕滅的邊緣。

全參全參
瀕危種。全參為第三紀孑遺植物,也是珍貴的中藥材,在中國藥用歷史悠久。長期以來,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全參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古代的山西上黨全參早已絕滅,目前東北全參也處於瀕臨絕滅的邊緣。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質,圓柱形或紡錘形,鬚根細長;根狀莖(蘆頭)短,上有莖痕(蘆碗)和芽苞;莖單生,直立,高40~60厘米。葉為掌狀複葉,2~6枚輪生莖頂,依年齡而異:l年生有3小葉,2年生有5小葉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葉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橢圓形,長3~12厘米,寬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尖鋸齒,上面沿中脈疏被剛毛。形花序頂生,花小;花菩鐘形,具5齒;瓣5,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花葯球形;於房下位,2室,花柱1,柱頭2裂。漿果狀核果扁球形或形,成熟時鮮紅色;種子2,扁圓形,黃白色。

特性

全參全參
全參喜陰濕冷涼氣候,1月平均溫-23---5℃,7月平均溫20--26℃,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要求晝夜溫差小的森林環境,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於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鬱閉度0.7--0.8。主要樹種有紅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地錦槭AcermonoMaxim.、糠椴TiliamandschuricaRupr.etMaxim.、裂葉榆Ulmuslaciniata(Trautv.)Mayr、黃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蒙古櫟QuercusmongolicaFisch.、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遼東蔥木Araliaelata(Miq.)Seem.等。全參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6~7月,果期7--月。

栽培技術

選栽種全參的環境要求無水災、旱災、風災和凍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地農田栽培全參,須選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土地。全參喜森林腐區質土,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須在整地時添加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狀接近森林腐殖質土。若以一般農田為栽培用地時,前茬以玉米穀子豆類小麥較好;也可在春季播種玉米、豆類,夏季翻壓作綠肥,均施入1/3腐熟豬糞、腐熟落葉、綠肥(大豆稈節)、餅肥,1/3草炭,若土質嚴緊再加入適量細砂,與1/3畔面上反覆翻拌3次,使之均勻,然後做成高畦。在拌土時應於每平方米施入過磷酸鈣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豬糞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餅過磷酸鈣各0.5千克,與畦土拌勻。山坡地栽培全參,應選擇坡度為5~25度高燥的緩坡,台地、山地一般20~30度為宜。坡度過大作業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選腐殖質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條件也應施入一定量基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