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洞全佛寺](/img/1/862/nBnauM3XxQjM2UTNzITO0cjM5MTMxIjM1UjN1MTNwAzMxAzLyk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歷史
歷史據記載,唐代開元年間玉真公主前往中嶽朝拜其師,出濟源,經河陽、孟津至偃師,夜住馬鞍山一山神廟內。第二天早晨,她看到周圍山巒疊嶂,松柏青翠,山坡上牡丹花盛開,山澗內泉水淙淙,山澗間霧靄繚繞,實屬人間福地,遂在此布壇傳道,恭聽講經者雲集如海。之後,鄉人信士在其休息設壇處挖洞修殿,叫做上洞,取道家洞天福地之意。寺院院落不大,但錯落有序,兩廊坊雙層對峙,均可拾階而上。東為菩薩殿,西為千手千眼觀音殿,現存觀音塑像巍峨聳立,占據兩層建築,在一樓和二樓均可觀瞻。其每隻手心中有一隻眼睛,言其法力無邊,神威無窮。
院落正中為挺拔的四層建築,挑檐翹脊,鈴鐸叮噹,紅牆綠瓦,金碧輝煌,更顯氣度不凡,雄偉壯麗。首層為大雄寶殿,大雄者,即釋迦牟尼,乃佛教創始人。第二層正中為三世佛,又叫三祖佛,象徵過去、現在、將來。出此建築向東側後方行進,有一殿坐西向東,內供諸菩薩,北邊洞中亦供奉多佛。
寺內現存的乾隆、嘉慶、同治時代的五通碑記說,從乾隆十二年至同治四年的百餘年間,寺院屢有重修。民國時期,由於軍閥割據,日寇入侵,寺院內的看護離去,致使寺院碑碣、法器等不翼而飛,牆垣倒塌,殿堂被毀,佛像傾廢。
1987年,在釋果英的倡議、募化下,在諸洞之前新建一座五級台階、出有前檐的萬佛堂。1989年,修整佛洞,建築落成藥師佛樓。20世紀90年代,寺內先後修建了千手觀音樓、鐘樓、鼓樓等建築,終成如今的規模。現全寺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供奉各類神像80餘尊,晨鐘暮鼓,聲聞數里,堪稱寺院一景。
如今,上洞全佛寺,經常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以及省外的九華山、五台山、普陀山等名剎名山進行佛學交流,也成了方圓百里人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每逢節假日,來此旅遊的各地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