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也稱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管理試驗站,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1960年建立的全區唯一的省級水產科研機構。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始建於1960年,初為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管理試驗站,1980年擴建為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是全區唯一的省級水產科研機構,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為縣團級科研單位。

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現內設科室(中心)五個,即:科技行政辦公室、綜合研究室、良種繁育基地、環境監測室、機關服務中心。現有在職職工45人,退休職工31人。在職職工中科技人員32人,占69.5%。科技人員學歷構成為:碩士生1人,在讀博士生1人,本科生 10人,大專生14人;職稱結構為:推廣研究員3人,高級工程師8人,工程師14人;自治區321人才二層次人員3人,碩士生導師2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
內蒙古自治區漁業環境監測保護站掛牌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2001年被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總局批准為丙級站,並加入全國漁業環境監測網。現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一台,原子螢光分光光度計一台,紫外線分光光度計一台,721、731分光光度計各一台,氣相色譜儀一台以及常規的水質檢測設備,能獨立完成常規水質分析、漁業資源調查、魚病防治及漁業污染事故的調查分析任務。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良種繁育基地,是自治區五大良種場之一,現有各類親魚1800餘尾,每年可提供黃河鯉魚原種魚苗、“德黃”雜交鯉魚苗、雜交鯽魚苗、雜交鯰魚苗、美國大口胭脂魚等魚苗500多萬尾。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現有100平方米的圖書、資料室一座,有藏書6000餘冊,

主要職能

參與水產科研計畫和規劃制定;承擔國家、自治區下達的科研課題;開展水產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科技諮詢服務,解決我區漁業發展技術問題;負責我區水產資源調查和漁業環境監測;承擔水產科研技術和科技管理方面人才的培養等。

主要任務

進行大中水域漁業資源增養殖與保護、池塘養殖技術研究、新品種的引進與馴化、魚病的調查與防治、鹽鹼地綜合開發、餌料及添加劑的研製、實用技術的推廣以及水產技術的引進、技術開發等工作。

主要業績

內蒙古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建所40年來,遵循“科技興漁”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為我區漁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八五”以來,承擔並完成了“稀土用於鯉魚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黃河鯉魚雜交一代優勢利用的研究”、“鯉魚新品種----建鯉的引種與繁殖 ”、“內蒙古鹽湖鹵蟲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的研究”、“大中水面漁業增養殖技術的研究”、“內蒙古自治區常見魚病調查防治技術的研究”、“岱海漁業增養殖技術的研究”、“稻田養殖新技術的推廣”、“河蟹養殖技術推廣”等各級各類科研、推廣項目60餘項,獲省部廳(局)各類獎勵30餘項。其中“鯉魚飼料中添加稀土的方法”獲得國家專利;在“德黃”雜交育種、豐鯉制種、建鯉引進與馴化、大銀魚移植、河蟹養殖技術推廣、漁業環境監測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在生產中套用和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