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服與外服制度簡介
內服官
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地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地「相」,又稱「阿、保、尹」。王朝高級官吏統稱卿士。三公,則是因人而設地一種尊貴職稱、並不常設。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記載地「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又稱守藏史、內史),武官之長的師長,樂工之長的太師、少師。內廷事務官是專為王室服務的官員,主要是總管的宰和親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項具體事務,有百工之長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服(又稱仆、御),侍衛武官亞,衛士亞旅,掌教育貴族子弟的國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
外服官
主要有方國首領的侯、伯,有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衛邊境的衛。
勞役租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穫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人收穫地十分之一。殷紂王加征賦稅,用以充實鹿台和巨橋。
商朝地政治理念
商朝地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地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地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上帝鬼神地意志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