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地質構造特點而言,它是石炭紀、二迭紀煤田,含煤層多,可采層總厚度大於13米,煤層傾角平緩穩定,適於大型機械開採。加之礦區交通方便,既有京滬、兗荷、兗石諸鐵路穿過,又有京杭大運河流貫,有利於供應華東和上海地區用煤。目前這裡已建成年產能力為525萬噸的南屯、北宿、唐村、興隆4座大中型煤井,其中南屯煤礦是我國第一對年產150萬噸煤的現代化大型礦井;北宿煤礦是我國第一對巷道施工全部錨噴化的礦井;興隆莊煤礦是我國第一次建成、設計能力為300萬噸的特大型礦井。此外,這裡還興建了楊村、鮑店、東灘等大型礦井,年生產能力分別為60、300、400萬噸。預計本世紀末整個兗州煤田可產煤炭2000多萬噸。
勘探歷史
1934~1935年,山東省政府建設廳派人先後在境內曲阜、泗水等地進行踏勘找礦。1938年,日軍入侵山東,日本北支那礦業開發株式會社調查局先後派人,在曲阜、泗水、沂州、嶧縣多次進行礦產綜合性地質調查;1939年12月,對曲阜城東八寶山煤田進行萬分之一地質圖測繪, 並用衝擊式鑽機,實施勘探;1942年2月,寫出《山東省曲阜-沂州間道路沿線礦產地帶調查報告》;同年7月,又寫出《山東省嶧縣縣城附近石炭情報地質調查報告》,並附記有《曲阜縣內石炭情報地質調查概況報告》。建國後, 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對該煤田的勘探開發。1955年5月,華東煤田地質勘探局組織對泗水、曲阜、鄒縣地帶進行野外五萬分之一地質圖測量工作,並實施了控制性鑽探,同年10月提出了《普查設計報告》和《曲阜八寶山小井調查報告》。1957年, 華東煤田地質勘探局123勘探隊以兗州城為基地,採取二十萬分之一野外綜合地質測量和填繪圖的方法,對魯西南地區進行重點踏探找煤,推測確定濟寧地區為含煤希望區。同年9月底,全區共施工控制性勘探孔14個,其中6鑽全部從山西組和太原組兩組煤層穿過,共含煤15層,可採煤9層,總厚度18.07米,預計儲量達24億噸,發現和證實了兗州煤田的賦存。 1958年8月,提出了《兗州煤田地質--地球物理綜合普查報告》 ,獲得地質儲量325843萬噸,儲量計算面積400平方公里。兗州煤田普查報告提出後,正值“大躍進”年代,因急於建井,跨越了詳查階段,將煤田劃分為第一勘探區、鄒縣勘探區、王因勘探區、三號井勘探區和兗長勘探區幾大塊進行超前精查勘探。 1962年7月,山東省地質礦產資源領導小組覆核後,認為超前精查勘探量不足(包括水文勘探),構造不清,工程低劣,探區儲量計算比例不符合要求,決定對煤田重新進行勘探。1963年9月中旬,集結123隊、122隊和169隊共19部鑽機,開始對兗州煤田進行詳查勘探, 截至1964年10月結束野外作業, 共施工鑽孔116個, 鑽進47759.59米,抽水21次,電法勘探520條件點,水文地質測量(1:2.5萬)800平方公里。1964年11月,華東煤田地質勘探公司123隊提出了《兗州煤田詳查地質報告》,12月,華北煤礦設計院提出井田區劃方案,經華東煤炭工業公司同意後,決定將煤田暫劃分為丁村、 鮑家店、火神廟、程家莊、東灘、北宿、里彥和玉皇廟8個井田區。1964年末,由華東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二隊對兗州煤田滋陽斷層以南地區按新劃井田重新進行精查勘探工作。截至1966年9月,分別提交了丁村、興隆莊、北宿、鮑家店、里彥、東灘6個勘探區的精查地質報告,共施工鑽孔479個,鑽進217159米,累計獲得地質儲量333208.9萬噸,計算儲量面積356.10平方公里,均經華東煤炭工業公司審核批准。
1973年,兗州煤田被列為全國重點礦區建設項目。此後,對煤田內的東灘井田、田莊井田、楊村井田、辛集井田進行了補充勘探,並分別於1974年、1975年、1976年提出勘探報告。1978年,山東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隊進入曲阜井田區,年底先後累計共施工鑽孔53個,鑽進30858米,地震物理點3050個,測線長171.3公里,淺部基本達到了精查程度。同時提出了《兗州煤田曲阜勘探區單家村小井地質資料》,獲得地質儲量5079.67萬噸。
兗州煤田從1957年3月開始勘測,到1983年7月止,有9個勘探隊、7個物探地震分隊在區內進行了長達25年零4個月艱苦野外工作, 歷經普、詳、精三查勘探,總計施工各類有效鑽孔1251個, 鑽進工程量538802米, 地震勘探29348條件點, 電法勘探2028.2條件點,獲得符合建井要求的精查地質儲量334208.9萬噸,累計計算儲量面積356.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