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兒童溺愛綜合症”是近年才發現的一種兒童疾病,其主要表現為:情緒異常、性格孤僻;遇事稍不如意就摔摔打打,罵聲不絕;有的無端哭鬧;有的挑食,厭食……產生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長違反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對孩子採取不正確的管教方法,過分溺愛孩子。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兒童心理專家郭蘭婷教授稱,近年來,患不同程度溺愛綜合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她每天都要接待因過分溺愛而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前來接受心理諮詢和治療。
特徵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問題,可能已患上了溺愛綜合症
1.自私心理
家中一切以寶寶為主。家裡的甜點、水果等美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捨不得吃,儘量讓寶寶吃個夠。長此以往,寶寶便認為好的東西都應屬於自己,獨占玩具、獨享美食,自私得不得了。
2.膽小怕事
對寶寶的限制過多。爸媽因怕寶寶出事,不許他們獨自到外面玩,不許摸這個,不許碰那個,結果造成寶寶遇事不敢做決定,膽小怕事。
3.性格孤僻
由於寶寶對外接觸少,家中又沒有小夥伴,因而只能與玩具、電視、計算機做伴,形成了不合群、孤僻的性格。
4.小霸王
寶寶只要哭鬧,爸媽就會滿足他們的需要。到了商店,寶寶要買什麼,爸媽就買什麼。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最後成了家中小霸王,蠻橫粗野,不講道理。
5.偏食
爸媽愛子心切,只根據寶寶的愛好為其挑選食物,結果造成寶寶挑食,使寶寶攝取的營養不平衡,經常感冒生病。
6.自理能力差
爸媽對子女過分溺愛,唯恐寶寶太累,一切事情都包辦,如洗臉、刷牙、吃飯,甚至寶寶的作業也由爸媽幫忙做。結果寶寶的自主生活能力極差,造成日後難以克服困難,經不起打擊和挫折。
化解
“溺愛綜合症”對於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不得到及時糾正,孩子長大後則會形成各種不良性格,影響其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甚至於成為難以補救的劣根性。郭教授指出,家長要充分認識到溺愛、放縱教養方式的危害性,樹立正確的愛子女觀念,採取理性的教育方法。在此,郭教授給所有的家長几點建議:
1、平時對寶寶的愛要藏而不露,變保護為指導,堅持正面教育,當寶寶有優點時要及時表揚,有了缺點也要及時糾正。
2、對於寶寶合理的行為要強化,對不合理的行為不予理睬。培養寶寶獨立生活的能力,適當給他吃苦和克服困難的機會,當寶寶跌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
3、父母教育寶寶時不能一個唱黑臉,另一個唱白臉。全家教育寶寶的態度和方式要一致,共同採用民主的方式,有事和寶寶平等討論,使寶寶在正常的心理環境中健康成長。
4、不要凡事以孩子為中心,不要把自己的一切時間和精力都圍繞孩子轉,不要過分關注孩子。
5應制定“家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堅決不可以做的。這些規定一定要給孩子說清楚、講明白。
6當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家長滿足自己不合理要求時,家長可以“冷處理”:先不理睬他,等事情過後,給他講道理,告訴孩子採取正確的方式來獲取合理的要求。
7、當孩子的要求是合理、正當的時候,家長應爽快答應,不要拖至孩子哭鬧時才勉強答應。
郭教授指出,小孩的問題其實大多數源於父母,因為小孩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只能根據父母的態度來判斷。因此,做父母的要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學會教育孩子有助其健康成長。
記者杜筱歐
案例 鄧女士帶兩歲的兒子到成都市兒童專科醫院看感冒,醫生要求孩子打針治療,孩子不願意,哭鬧起來,並且像抽風一樣,突然沒有了聲音,接著全身發紫,兩手緊握,雙眼翻白……該醫院副主任醫師房君偉見狀,對鄧女士說:“你孩子感冒倒是個小問題。而孩子的這個表現才是大問題,這是典型的溺愛綜合症,應馬上治療。”房醫生解釋,溺愛綜合症是心理疾病,大多由親職教育不當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