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風濕免疫病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療法是指通過體外循環,利用抗原-抗體免疫反應除去血漿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漿中與免疫有關的致病因子,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免疫吸附療法是在血漿置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是血液淨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79年Terman首次採用體外DNA免疫吸附技術成功治療1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以來,該項技術日趨完善,並已廣泛套用於多種風濕免疫病的治療。2001年在英國召開的歐洲第一屆免疫吸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免疫吸附是繼藥物、手術治療風濕免疫病之後的一種重要方法和前沿技術,它能使患者平穩地度過危重期,最大限度地提供“治療視窗期”。200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還把免疫吸附療法納入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
操作流程
免疫吸附療法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將患者血液引出體外,建立體外循環並抗凝,血液流經血漿分離器分離出血漿,將血漿引入免疫吸附器與免疫吸附劑接觸,以選擇性吸附的方式清除致病物質,然後將淨化的血漿回輸患者體內,達到治療目的。有的免疫吸附裝置不需要分離血漿,而可直接進行血液灌流式免疫吸附治療。免疫吸附治療的關鍵部分是吸附柱,包括載體部分、配體部分及兩者間連結方式。與吸附對象(致病物質)發生吸附反應的核心部分稱為載體,固定於載體上、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質稱為配體,兩者間通過交聯或耦聯的方式相互作用。配體的吸附活性本質是與吸附對象(致病物質)之間的選擇性或特異性親和力,即分子間相互作用,包括生物學親和力(如抗原-抗體反應)和物理化學親和力(如疏水互動作用)。
目前可用於免疫吸附柱配體的物質有葡萄球菌A蛋白、小牛血清、多克隆抗人IgG抗體(Ig-Therasorb吸附)、苯丙氨酸(PH-350和PH-250吸附)、色氨酸(TR-350吸附)、MedisorbaMG-50吸附柱、硫酸葡聚糖纖維素(DSC)、多粘菌素B纖維柱(PMX-F)、直接全血吸附脂蛋白(DALI)、DNA吸附、C1q吸附、抗LDL抗體吸附、糖蛋白吸附、各種解毒戒毒吸附、膽紅質吸附柱(MedisorbaBL-300)及各種細胞吸附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