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層名稱:克孜蘇胡木組
地層名稱(英文): Kzisuhumu Fm
階代碼:Z2
地區代碼:6
命名
1979年馬世鵬、汪玉珍等命名,馬世鵬1989發表。命名剖面位於西崑侖山北坡克孜蘇胡木溝。
沿革
本組最初為1957年地質部十三大隊所劃分的奇茲那夫岩系,時代屬泥盆紀,經1979年馬世鵬等在該組中部發現不整合面,將其劃分開,下部建立了克孜蘇胡木組及其它組。1980年方錫廉正式撰文發表於《新疆地質》中。時代定為晚震旦世。
特徵
本組上部主要由灰色、紫紅色、灰紫色及玫瑰色白雲岩(中厚層細晶、塊狀泥晶及亮晶白雲岩)為主,偶夾灰綠色海綠石石英砂岩薄夾層;下部為淺灰色、紫紅色、灰綠—黃綠色薄層—中層鈣質砂岩、粉砂岩及頁岩夾少量石英砂岩和白雲岩薄夾層。本組含有十分豐富的微古植物,以Micrhystridium poratum,Pseudodiacrodium tenerum,Pseudofavososphaera sp.等共35屬51種。本組主要分布在葉城縣以南新藏公路以西克孜蘇胡木溝一帶,向西到哈拉斯坦河一帶,其下部與庫爾卡克組為假整合,上部為泥盆紀奇茲那夫組所不整合,厚度變化較大,有的地方頂部或全部被剝蝕,在新疆公路地區厚度最大,可自353.4—371m。向西至圖甫魯克溝一帶全部被剝蝕。
備考
本組近年曾發現軟舌螺(?)及海綿骨針(尚未見公開發表),如屬實其時代可能屬早寒武世。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馬世鵬
年份1:1979
作者2:汪玉珍
年份2:1979
系名:新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