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

光陰

光陰,所屬中國漢語詞語,拼音為guāng yīn,原意就是太陽光的影子。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光陰光陰
光陰[time]明亮與陰暗,白晝與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後世即用以表時間
明月白露,光陰往來。——南朝梁·江淹《別賦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筆跡》(臨安·萬寬)

詳細解釋

1.景象。

光陰光陰
南朝齊王融《秋胡行》:“光陰非或異,山川屢難越。”宋蘇軾《二月三日點燈會客》詩:“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
2.時間;歲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光陰可惜,譬諸流水。”唐韓偓《青春》詩:“光陰負我難相偶,情緒牽人不自由。”明李贄《復鄧石陽》:“年來每深嘆憾,光陰去矣,而一官三十餘年,未嘗分毫為國出力,徒竊俸餘以自潤。”巴金《<春天裡的秋天>序》:“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陰。”
3.光亮、光芒。
唐王度《古鏡記》:“見龍駒持一月來相照,光陰所及,如冰著體,冷徹腑臟。”

其它相關

古代中國人的時間觀
在古代,光陰表示時間。時間是人根據物質運動來劃分的,不是本來就有的,宇宙中的“時”本來是沒有間的。物質運動需要耗費“時”,
但是如果不把“時”分割成間,我們的思維就無法識別“時”,我們之所以能思考,是因為思維能對物質世界命名,物為實,思為虛,思命物以虛名,為思所用。沒有進行分割過的“時”,無法被命名,無法進行區分,只有分割成“時間”後,才能被思維所用,因為分割後可以命名了。比如我們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運動過程劃分為一年,地球自轉一圈的運動過程劃分為一日,這樣的劃分便於思維使用數字元號來計算。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絕對不會以地球的運動過程來分割時。所以,時間不過是人為了便於思維思考這個宇宙,而對物質運動進行的一種劃分,是人定的規則,而並非什麼自然規則。間是人為的劃分,怎么分都可以。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在古中國,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迴,《說文解字》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時者,所以記歲也。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孟子·篇敘》註:“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巨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