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只有認為電磁波的吸收和發射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理論計算結果才能跟實驗事實相符,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普朗克還認為每一份能量等於HV,其中V是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是一個常量=6.63*10的-34次方焦秒,受他的啟發,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在空間傳播的光也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個光量子,簡稱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跟光的頻率V成正比,即E=HV。這個學說以後就叫光量子假說。
其他
光子說還認為每一個光子的能量只決定於光子的頻率,例如藍光的頻率比紅光高,所以藍光的光子的能量比紅光子的能量大,同樣顏色的光,強弱的不同則反映了單位時間內射到單位面積的光子數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