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6年5月13日,日本光榮公司總部將其正在開發的戰略遊戲《提督之決斷3》部分資料傳送到位於天津的光榮公司中國分部要求予以加工處理,在製作過程中,電腦動畫部的中國職員梁廣明、高原、郭海京、祁巍四人發現這款遊戲有大量反映戰犯東條英機和日軍耀武揚威的畫面,於是這四位青年立刻停止手中工作並與公司管理層交涉,雙方截然不同的立場很快就以包括這四位年輕人在內的11名中方員工辭職而告終。內容
1996年5月13日,日本光榮公司總部將其正在開發的戰略遊戲《提督之決斷3》部分資料傳送到位於天津的光榮公司中國分部要求予以加工處理,在製作過程中,電腦動畫部的中國職員梁廣明、高原、郭海京、祁巍四人發現這款遊戲有大量反映戰犯東條英機和日軍耀武揚威的畫面,於是這四位青年立刻停止手中工作並與公司管理層交涉,雙方截然不同的立場很快就以包括這四位年輕人在內的11名中方員工辭職而告終。由於包括CCTV 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的介入,天津市新聞出版局立刻對天津光榮公司進行檢查,後者見事情鬧大不得不交出一份“認罪書”才平息眾怒。這次辭職事件不但引發全國範圍的愛國主義熱潮,同時還催生了珠海金山公司開發的抗日題材遊戲《抗日之地雷戰》。當我們今天回過頭來仔細審視當年的這樁風波,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則悄然浮現在我們眼中。
反思
第一,“光榮四君子事件”使得遊戲真正受到意識形態層面的關注,遊戲開始進一步走入社會公眾領域,並產生影響力。遊戲除了“玩物喪志”的公眾印象之外,還是意識形態的載體。並且受到出版管理部門的重視。使得光榮公司進入中國的步伐被迫放緩第二,之後美國WESTWOOD《紅色警戒》又將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並對二戰盟友關史達林進行了醜化,可見,意識形態的分歧是根深蒂固的。幾款遊戲使得玩家對中國國產遊戲、並有愛國主義題材的遊戲充滿期待。
第三,‘天津光榮公司可謂最早的遊戲代工企業,為後來眾多海外遊戲公司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開發模式;
備忘錄: 《提督之決斷2》的繁體漢化版已流入國內並廣為傳播;並不是光榮公司為二戰日軍招魂的第一作,很久以前就有一款以中途島海戰為題材《帝國的光榮》,玩家在遊戲中同樣可選擇日軍為實現大東亞共榮圈而戰; 交了“認罪書”之後,《提督之決斷3》仍然在日本總部完工並如期上市發售,其日文版本依舊流入國內; 《提督之決斷4》,其中仍然可見那幾位戰犯和日軍重炮巨艦的“武道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