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介紹
在燈的正面還印有"招財進寶","連生貴子"等吉利的詞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風景畫),由一個"燈主"領隊,排成長龍,敲鑼打鼓,燃放炮竹沿村遊行,然後到離村不遠的公廟去,鞀燈掛在廟的內外,燈一掛好,人們便蜂擁而上去搶採花燈,據說,搶到了花燈便能發財,人丁興旺。關於"燈主"的產生,還有一番講究,由於"燈"與人丁的"丁"諧音,人們把"燈"和"丁"聯繫起來,送燈有財丁興旺的意思,所以"燈主"是以村中有男孩,家景興旺的村民輪流當。主要負責籌備資金、聯繫演戲、跳舞、祭公、送公燈等事項。並且參加送燈的人家必須是生有男孩的家庭,才有權去送燈。元宵除送燈外,還有跳盅盤舞、演木偶紅、瓊戲等傳統民俗文娛活動。
元宵節來源
農曆正月十五,既是元宵節,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它們之間有不相連卻又相連的故事。
先說元宵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一度篡權,呂后死後,一心保漢的周勃,陳平等人,協力掃除諸呂,擁劉恆為帝,即漢文帝,文帝博採群臣建議,廣施仁政,救濟災民,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又顯強盛。因為掃除諸呂的日了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年這一天,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霄,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霄節”,這一夜叫元霄夜。
按照習慣,每年“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用糯米麵做成帶餡的湯圓,象徵著家人團圓,和睦幸福。這種湯圓又叫“元宵”,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以為“袁消”,不吉利,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所以,至今有些地方還仍稱“元霄”為“湯圓”。
元宵節興放燈,始於漢代,興於唐宋,並延續至今。元宵放燈十分熱鬧,舊有觀燈之說,即玩燈等活動。
新街碧么正月十五的傳統集會,又與放燈有源。傳說時興放燈,嚇壞了天國獵神,從天空掉了下來,跌於冰峰,險些喪命。被眾神救回天宮,獵神尤為憤怒,下令將所有毒蛇巨獸收於天國,半月不準吃物,好在二月初一放燈之前,沿村派下眾毒蛇巨獸,眨眼之間把人吃光,方使獵神安然過節。
有一鵝女,由於酷愛潔靜,被獵神抓入宮中侍候。鵝女原在垂柳之下的溪水遊玩,與牧羊青年朝夕相處,互有傾愛深情,雖遭天地之隔,不能相配,但她決不能夠讓牧哥在獵神毒計中遭難,便偷偷下凡,二月初一這天,人們便早早離家到龍山腳下匯集,眾毒蛇巨獸餓得太久,眨眼之間未吃到人,互相撞擊撕咬後,死於地上。
人們得到了鵝女牧哥的拾救,躲過了災難,便歲歲如此,年年照舊。每逢正月初一,四鄉民眾都到此地集匯,游觀,互祝新春快樂,以示消災免難,然後再回到家來,度過團圓,幸福和睦,一年清潔平安。
元宵祝福
我用心,真誠地為你祈禱:願你在這一年裡平安、快樂。 心要讓你聽見,愛要讓你看見,不怕承認對你有多眷戀;想你的時候,月圓的季節,祝你今夜好夢!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邊。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遙遠地思念。你快樂嗎?你幸福嗎?我默默祝福你。 天上的月兒圓,鍋里的元宵圓,吃飯的桌兒圓,你我的情更圓,就像元宵一樣黏黏呼呼團團圓圓。
在這快樂分享的時刻,思念好友的時刻,美夢成真的時刻,祝你--元宵快樂,團圓美滿! 三五良宵,花燈吐艷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
但願你知道,有個人時時關懷著你,有個人時時惦念著你。元宵節的燈火,是你含笑傳情的眼睛。它綴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祝元宵節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元宵節快樂!萬事大吉!合家歡樂!財源廣進!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