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縣因遠國小

元江縣因遠國小地處雲南省元江縣因遠鎮,元江縣因遠國小於1906年創建高等學堂,設有1所中心幼稚園,幼兒、學前教學班13班,在園幼兒、學前學生367人。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元江縣因遠國小地處雲南省元江縣因遠鎮,轄九個村完小,教職工209人。其中:專任教師196人,中職稱96人,大專以上學歷157人,95個教學班,18個教學點, 2770個在校學生,9個寄宿制點,住校生1273人。

歷史沿革

元江縣因遠國小於1906年創建高等學堂,辛亥革命後改為兩級國小,1933年更名為聯合國小,1938年易名為因遠鎮中心國小,追溯其教育史蹤,那辦學歷史還要悠久,早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就開始創設了因遠義學館。其教育概述為:

1、因遠義學館

(1735年~1905年)清順治康熙年間,由於改朝換代,元江社會政局處於整飭時期,官府無暇顧及基礎教育,原有學堂荒廢,童子應試告停,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元江知府開始復設因遠義學館,校址就在現妙蓮寺。因遠義學館屬官辦民助性質,建學格局屬州學下一級學校,教學宗旨均按科舉考試要求。對本地文童實施教育,為每年童試打基礎作準備。

2、因遠初等國小堂至高等國小堂

(1906年~1912年)1905年,朝廷廢科舉興學校,師範教育興起。這一時期當地官府把因遠的張思謹、張思誠、張思詠、李思林四名品學兼優的學員選送到省自治研究所教育訓練所優級師範造就學成返鄉後,在地方官府的支持下,積極動員各界人士出資出力籌辦因遠新學。在因遠文化中心區分縣署所在地—因遠尊化村,試辦初等國小堂一所。由張思謹首任堂長,學堂設在原義學舊址—妙蓮寺東西屋,共30多名學生,由李在廷、李憲、李世楨、張思誠為教員,於1905年秋正式上課。

3、因遠兩級國小校

(1913年~1933年)民國開始,百廢待興,國小堂一律改稱為學校,因遠高等國小堂於1913年(民國2年)改為兩級國小校。先後由李思霖、楊文輝擔任校長,而後元江改為縣,所轄區域劃九個行政區,因遠為第八區。同時劃九個學區,分區管理教育行政。因遠兩級國小校屬元江縣第八學區,由因遠村李尚賢擔任第八區教育顧問員,管理全區學務,同時主持兩級國小校務,行使校長職權。

4、聯合國小至中心國小

(1933年~1949年)1933年,因遠兩級國小根據《中華民國國小法》第四條之規定,按制更名為“因遠聯合國小”,由本村教師張奎軾擔任校長,由於當時學校經費緊缺,經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向各鄉村坐商、行商發出捐資助學倡議,並收到實效,擴大了學校基金,擴建並重修校舍,增置設施。增聘普洱師範畢業的李光壁、李光華及普洱中學畢業的張星伍3位擔任高小算術、地理、音樂、美術課。這時期的教師已達10人,工友1人。學制班級6個,160多名學生。

5、解放後的因遠鎮中心國小

1949年6月,定遠鄉(因遠鎮、安定鎮合併)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按當時管理體制規定中心國小校長由書記(鄉長)來兼任,於是時任鄉長莊靜出任因遠中心國小第一任校長,教導主任仍由熊中流擔任,同時兼國中預備班主任。學校從社會新招兩名女教師,不久又調入1名邊縱女幹部王玉明(具體生平不祥),為校風學風的訂立起了主導作用。

辦學思路

元江縣因遠國小校園元江縣因遠國小校園

多年來,因遠鎮中心國小領導班子堅強團結,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管理,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走內涵發展之路。

辦學指導思想:文化育校、課改興校、特色創校、質量強校。

辦學理念:構建學習型、探究型、團結互組式和諧校園。

辦學特色:重養成、促質量、秀本領。

校園建設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突飛猛進,經濟的蓬勃發展;憑藉“西發”的東風以及‘“兩基”、“普實”成果的鞏固提高,因遠鎮國小教育又有了新的飛躍。呈現出因遠鎮最新最好的房子是學校的良好局面,基本滿足了全鎮教育發展的需要。2007年,學校添置了3萬餘元的圖書、1.5萬餘元的體育器材、4萬餘元 的教學儀器。現代遠程信息教育工程初見成效,為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鎮中心國小配置有計算機教室一間,學生用機22台,教師用機1台,遠程教育專用機1台,各村完小均安裝了1套地面衛星接收裝置,讓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接軌,為全面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榮譽

因遠鎮中心國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嚴謹治校依法治校,以德育校,建有一套團結自律、積極進取、熱情奉獻、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與時俱進,積極開展“參與式學習方法”教學科研研究和幼稚園“鄉土教材研究”取得成效。學校先後被評為縣、市、省級“文明單位”,市級“綠色學校”, “幼稚園市級先進集體”, “玉溪市養成教育示範學校”,“雲南省二級一等示範學校”。2006年和2007年連續被中共元江縣委、縣人民政府授於“教學成績突出獎”。回顧昨天,成績已屬於過去;展望未來,古老文明的百年老校將出現代教育的光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