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瓚秋林野興圖

元倪瓚秋林野興圖

倪瓚的這幅《秋林野興》圖,是倪瓚現存於世最早的作品。大概是倪瓚三十九歲時所畫。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元六家”之一的倪瓚,是一個追求以繪畫遣興怡懷的畫家。他在汲取前人之長的基礎上融合變化,創造出一種不落俗套的新格體,因此使他的水墨山水畫具有不拘形似、表達胸臆的意象特徵。明代的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雲林畫法,大都樹木似李營邱(李成),寒林、山石宗關仝,皴似北苑(董源),而各有變局。”可見,倪瓚畫法主要出自以上大家,兼取同時代其他諸家之法。

在藝術思想方面,倪瓚主張物我合一,借景抒情。他認為,繪畫應是藉助自然景物或情境抒發自己之情,進而表達胸中 “超逸”的性情,達到疏放心懷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畫家的繪畫思想。

倪瓚的這幅《秋林野興》圖,是倪瓚現存於世最早的作品。大概是倪瓚三十幾歲時所畫。那時的他,過著讀書、作畫與文人道土相往來的悠閒生活,所以可推斷,此畫的內容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此畫近處緩坡錯落,皴法雋爽;坡上有樹叢,且遠近有別,點葉也富於變化。樹下有一茅亭,造型簡潔、古樸。亭內有一高土臨河而坐,一派肅穆沉靜之態,另有一童子侍於其後側,形象謙卑。隔河的遠山,以淡墨畫就,虛靈而空瀠,與對岸的緩坡既有對比又有呼應。此畫的筆法表現多見李成、郭熙、董源、巨然諸家之法。該畫所描繪的大概是倪瓚在自家園林“清悶閣”幽居讀書的情景,抑或是抒發了他寧靜安閒的心緒。這和他後來在畫中去掉人物,只畫空亭,或連亭子也不要,僅存蕭瑟的山水的表現,有著截然不同。可見畫家風格的變化,與其生活的變遷、時代的動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還讓我們看到,畫家初期雖杜絕功名仕途,但仍對人世有一種溫和的觀照之心境,這與後來他對世事的絕望、鬱抑悲涼的心境有很大的不同。

倪瓚的畫上往往題寫很多詩文。其書法工致娟秀,與枯淡蕭散的畫格迥然異趣。這幅畫上也有大段倪瓚的題文,可見其書法之風采。

作者簡介

瓚(1306或1301—1374)元代書畫家、詩人。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鋤隱者等。無錫(今屬江西)人。家豪富,築“雲林堂”“清悶閣”。擅山水,兼善畫竹,兼善書法,工詩文。所作山水畫用筆輕鬆,燥筆多,潤筆少,能以淡墨簡筆籠罩畫面,卻厚重清溫,無纖細浮薄之感。其畫風對後入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雨後空林圖》軸、《修竹圖》軸、《漁莊秋霽圖》軸等。著有《倪雲林詩集》、《清悶閣全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