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傑克·康菲爾德(JackKornfield,1945— ),生長在美國東岸的一個科學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受到陳博士的鼓勵,開始學佛,1967年畢業後,立刻到東南亞修學,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經在馬哈希法師和佛使比丘座下學習,並曾追隨過西藏喇嘛、禪師、印度教上師。1972年回到美國,還俗,1976年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身兼佛學老師和心理治療師兩職。他曾與約瑟夫·葛斯汀(JosephGoldstein)合作建立“內觀禪修社”(InsightMeditationSocietyBarreMassachusetts),也曾在科羅拉多州的那諾巴學院教學,及經常在美國、加拿大和世界各地舉辦密集禪修。他所到之處都受熱烈歡迎,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內觀教師之一。現今與戈德斯坦一起主持著位於美國加州一個面積達400英畝的禪修中心。他的七本著作目前譯成中文的有三本——《心靈幽徑》、《當代南傳佛教大》與這本《狂喜之後》渴求真理,追求良師的指引,加入一個探索生命真相的團體,在其中獲得歸屬感,並且開始踏上內心的探險之旅:這是全世界的探尋者在真理之道上最初始的共通流程。然而一旦打開內心之門,接下來要面對的卻是各種錯綜複雜的修道問題,其中包括主觀與客觀、內在與外在、個人與群體、出世與入世、肉體與精神、引領者與追隨者、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顯意識與潛意識、男與女。相對與絕對等等極難辨識清楚,也極難圓融看待的二元對立問題。想要幫助求道者或修道者在見地和認識上繪出一幅完整的心靈探險圖,必須兼具主觀的實修體驗以及客觀的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說法者必須有能力跳脫傳統東西方宗教的詮釋窠臼,以符合“時代精神”的語言工具,結合靈修、精神分析及心理治療、詮釋現象學、倫理學、哲學、文學與詩等各個領域的素養,才能達成這項艱巨而又隱微的整合二元對立的任務。西方社會裡能身兼傳統學問僧與實修僧雙重身分的精英,寥寥無幾——譬如肯·威爾伯、拉姆·達斯、麥寇·墨菲、羅傑·沃許、艾倫·瓦茲、約瑟夫·戈德斯坦等人,傑克·康菲爾德可以說是其中最擅長說故事,語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傳達靈修奧義的博學說法者,他也是將南傳佛法介紹到西方的重要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