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中國現代學術經典

內容介紹

《性命古訓辯證》一書於1940年正式出版,傅氏時在昆明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是書寫於抗戰之前,中經戰亂,先後在上海、香港排印,故版式不一。本集采自台灣聯經1980年版《傅斯年全集》第二冊,版式已經劃一。是書從甲骨金文開始追溯“性”、“命”二字的來源及其演變,涉及中國古代思想史各家流派,一直推斷宋明理學是先秦儒學的集大成。作者以考據、訓詁、語言學等方法與社會歷史背景互相發明印證,重建了中國古代思想史。
傅斯年(1896—1950),山東省聊城縣人。三十三歲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所所長,擘畫安陽殷墟考古等田野調查工作,為中國信史建立珍貴的史跡史料。五十歲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五十四歲任國立台灣大學校長,廣延教授、增建校舍、充實圖書、獎勵研究,奠定台大的學術根基與自由傳統。

作者介紹

傅斯年先生小專
性命古訓辨證

引語
上卷釋字
第一章 提綱
第二章 財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統計及其字義
第三章 周誥中之“性”、“命”字
第四章 《詩經》中之“性”、“命”字
第五章 《左傳》、《國語》中之“性”、“命”字
第六章 《論語》之中“性”、“命”字
第七章 論告之言“性”實言生兼論《孟子》一書之“性”字在原本當作生字
第八章 論《荀子》《性惡》《正名》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當作生字
第九章 論《呂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當作生字
第十章 “生”與“性”、“令”與“命”之語言學的關係
中卷釋義
第一章 周初人之“帝”、“天”
第二章 周初之天人論導源
第三章 自類別的人性觀至普遍的人性觀
第四章 總敘以下數章
第五章 春秋時代之矛盾性與孔子
第六章 墨子之非命論
第七章 孟子之性善論及其性命一貫之見解
第八章 荀子之性惡論及其天道觀
第九章 本卷結語
下卷釋緒
第一章 漢代性之二元說
第二章 理學之地位
明成祖生母記疑
夷夏東西說
史學方法導論
戰國子家敘論
戰國文籍中之篇式書體——一個短記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城子崖”序
《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
與顧頡剛論古史書
傅斯年先生學術年表
傅斯年先生著述要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