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秋

《偷秋》,是李雪峰創作的一部散文。

作品概況

名稱:《偷秋》
體裁:散文
作者:李雪峰

作品原文

秋蟲在牆根的草叢裡開始唧唧鳴叫了,就有雁陣從更遠的北方飛來,然後掠過村莊向南飛去。向陽的山岡上,一樹的黃葉不知不覺就染黃了一片樹林,就像太陽遺忘在山岡上的一片陽光。然後那黃色順山而淌,只是幾個夜晚的工夫,它們便漫過山腰和山腳,幾縷沁涼的風刷過去,蒼綠的田野一下子就黃了。村莊周圍的玉米林黃了,玉米行間套種的豆秧黃了,河灘沙地上的花生秧黃了,灌河邊的稻田也黃了,就連那一脈藍得烏亮的灌河水也被染黃了,它像一卷淡黃的絲綢,靜靜地沿莊西的山腳蜿蜒著向南鋪去。
莊子裡殷勤的人,就開始著手拾掇農具,老人和婦女們忙碌著修鏟那被夏雨中的燕鳥們叼得凸凹不平的稻場,牛拖著石磙,在空曠的稻場裡輾來輾去,吱呀吱呀的石磙聲穿進了靜謐的村莊,在村莊空蕩的上空此起彼伏地迴響著。初秋的時光,就在一片輕微的騷動中溜走了。
農曆八月的月亮將圓時,大地已經熟透了,風變得濃稠了,莊稼的腥香和村莊中桂樹的濃香混合著瀰漫著,似乎村莊就像一隻烤熟的飄溢著野香的玉米棒。八月十五夜裡,夜空澄明,圓圓的玉盤似的月亮還未從村莊東邊的山岡上升起時,村莊裡許多人家的晚飯已經擺上了,一盤月餅,幾個烤熟的玉米棒,一盤花生,一盤熟得裂口的板栗,三五碟又香又辣的菜餚,一壇新開封的稠米酒或玉米燒,一家人坐在庭院裡的樹下,邊笑聲盈盈地說話,邊嗞嗞溜溜地咂酒。也有些喜歡熱鬧的人,他們呼朋引伴,聚三五個知己,或喚來七八個親戚,在月光下擺開宴席,高聲划拳猜謎,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惹得莊裡的狗都踩著月色溜過來趕熱鬧。但一般人家是不多喝的,酒至微熏,月上中天時,大家還要披著夜色去偷秋呢。尤其是村莊裡的那些孩子們,前些天早瞄上別人家的幾個滾圓秋梨、幾盤葵花盤子,或者是別人家的幾根甘蔗和瓜果。別說是長在村莊周圍的莊稼地里的,就是長在人家庭院裡的,他們也敢去偷了;因為今天夜裡的偷不算偷,即使被人發現甚至逮住了,也不會被人呵斥的,頂多是幾聲笑罵:“幾時就瞄上俺的東西啦,這群賊崽子!”
月亮掛到中天時,莊裡的人便三三兩兩齣莊了,披著銀銀的月輝,有的來到河邊的果園裡,躡手躡腳鑽到樹下摘幾個蘋果、秋梨,看果園的老頭坐在窩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絕不會喊一聲,任鄉親們偷幾個嘗鮮去。也有更放肆的,知道守果園的坐在窩棚里,卻要對著窩棚喊:“偷秋了”。看園的老頭佯裝沒聽見,任他們“偷”,任他們坐在果樹下嚓嚓嚓嚓香甜地吃去。當然,果園裡的老頭也是要去偷一把的,去鄰地里扯幾秧顆粒已經飽滿的花生,去旁邊的玉米地里偷掰來一個玉米棒,或者坐在庵前的月色里偷偷想一些遙遠的往事兒。
這個夜晚,許多人到中年的人也往往夫婦倆肩並肩或一前一後潛入月色中去,他們的婚姻大多靠的是媒婆之言,年輕時很少這樣浪漫過,很少在月色下這樣悠閒地肩並肩甚至手攜手逛盪過、沉醉過。他們走完一段田塍,又踅向另一段田塍,直到腿走困了,才意猶未盡地回去。但他們今晚是出來偷秋的,在莊稼地里轉悠了半夜,總不能空著兩手回去吧,於是他們掰了別人的一個玉米棒,或扯了一棵別人菜地里的蔥就回家了。這個夜晚,最不知疲倦的是村莊裡的孩子們,瓜果、花生、幾盤向日葵。甚至一根秋黃瓜,往日裡他們渴望的東西,今天夜裡他們東鑽西潛全偷回來了,興高采烈地堆放在他們自己的床頭,他們擁著這些東西終於甜甜地睡熟了。
莊子裡常常有許多偷秋的軼聞趣事兒,例如莊東頭的靳四爺早看上了劉老六家的一個金黃色牛腿大南瓜,偷秋時偷回來了。第二天一看,不是金黃色的那個,而是另一個嫩嫩的綠皮牛腿瓜,讓他空歡喜了一場。還有莊中央白金貴的愣小子白坤子,趁偷秋跑到鄰莊去和姑娘幽會,恰被出莊偷秋的姑娘父親撞上了,限令他幾天后央媒去攀親。在我們米家莊最笑人的偷秋趣事兒是,莊南陳貴老頭老眼昏花地去偷秋,竟偷到自家的菜地里,把家裡人留在地里留作瓜種用的幾根老黃瓜給偷回來了。
莊裡偷秋都只是象徵性順手牽羊那么一點點,老人們說,秋是要偷的,你不偷一點點,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帶走了,你偷秋,就偷來了好收成的種子,明年後年就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運氣了。村莊人平時是很瞧不起“偷”字的。但偷秋是例外,他們是渴望從歲月中偷出一點好時光,是渴望從豐收的季節里偷出一點好記憶,是渴望從勞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縷樸素的溫馨和情趣。
在村莊的中秋之夜,皎潔如霜的月色下,一群群的村莊人悄悄穿行在田塍和玉米林之間,他們或許只偷到了玉米林中的一個玉米棒,只偷到了稻田裡一個沉甸甸的稻穗,但他們卻從歲月中偷到了他們夢想的秋天,從忙碌的勞作中偷到了一片悠閒的月色。
而我們又從歲月中偷到了一點什麼呢?

作品鑑賞

鄉土,是當代散文書寫的一個重要場域。在洶湧的城市化浪潮的裹挾下,鄉村的貧瘠、荒涼、落寞已經越來越觸目驚心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作為散文作者,面對這樣的現實,自然會生出無限感慨。因此,追懷、銘記鄉村塵俗生活的自然、樸野、寧馨、溫情的一面,便成為諸多感懷、沉思散文中的重要脈絡。從這個意義上講,李雪峰的《偷秋》一文可算是一篇佳作。它以細緻的筆觸描繪出頗具童趣的鄉村偷秋的民俗風情圖,展現了“村莊人”樸素、本真的個性,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生動、優美,瀰漫著濃厚的鄉土氣息。開篇寫鄉村秋收季節將至的情景,聲色並茂,動靜結合,蔚為壯觀。秋蟲鳴唱、雁陣高飛、秋風沁涼、遍野金黃,一派豐收的富饒景象。作者突出地描摹了色彩之美,緊扣“黃”字,用一組排比句反覆鋪陳,表達了那種無以自禁的喜悅之情,這就為下文寫農人的中秋月下宴飲和偷秋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場面描寫細膩、鮮活,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八月十五夜月下庭院裡的閒聊和宴飲的舒暢、愜意。月上中天時三三兩兩披一襲銀輝到別人家的田間地頭偷秋的自在、放肆,一切都那么淳樸率性。此外,作者還以諧趣之筆補敘了偷秋的軼事趣聞,淡淡地勾勒出村莊人的狡黠、樸厚、率真的一面。篇末三段用滿蘊欣羨之情的議論,揭示了偷秋的意義所在:渴望從歲月里“偷”出好時光,從豐收的季節里“偷”出好記憶,從勞碌的生活中“偷”出樸素的溫馨和情趣,“偷”出幸福的夢想,卒章顯志,使人不禁對這樣的一種幸福的田園生活生出無限嚮往。結尾的一句設問“而我們又從歲月中偷到了一點什麼呢”。若繞樑餘音,引人深思。溫馨、悠閒的“偷秋”的鄉村風情圖景,不啻是現代都市人喧囂勞頓的生活的對照。村莊人的這種富足,或許正是城裡人難以偷得的缺失!

作者簡介

李雪峰1907年1月生,山西永濟人,1933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2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1937年1月起任中共直中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起任中共晉冀豫省委委員、組織部部長。1938年2月起任中共冀豫晉省委書記,8月起任中共晉冀豫區委書記。194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員。1943年10月起任中共太行區委書記兼太行軍區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起任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委員。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48年5月起任新組成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副書記。1949年3月起兼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軍區政委,5月起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常委、辦公廳主任、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7月至1954年任中南局副書記。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1955年1月至1956年1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主任。1956年1月至196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部長。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60年11月至1966年12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1960年11月至1971年1月兼任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65年1月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6年5月至1967年初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1966年8月至1971年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68年2月至1971年2月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4月至1971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1年初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2003年3月25日在京逝世。中共第八屆、九屆(任職至1971年1月)中央委員,第八屆(八屆十一中全會增補)、九屆(任職至1971年1月)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