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信息
“偏關萬人會”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於2009年2月3日經山西省文化廳審核通過,具體信息是:遺產編號:Ⅹ-4
遺產名稱:偏關萬人會
申報單位:偏關縣文化館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省級(山西省)
地理環境
偏關萬人會,每10年舉辦一屆。偏關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是黃河從內蒙入晉南流的交匯處,也是歷史上中原和北部少數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晉蒙交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和繁衍生息。而偏關的歷史文化也同樣是輝煌燦爛的。偏關,也是長城關隘的名稱,全稱為偏頭關,是萬里長城在山西境內的重要關隘,緊臨黃河,因境內地勢東高西低而得名。在中國一般因有神廟的地方而舉辦發達的古廟會,至今在偏關仍然很興旺。在偏關"萬人會”是最隆重的古廟會,比一般農村或城鎮的廟會規模要大許多。歷史淵源
原為十年舉行一次的萬人會,全稱為“敕旨欽命龍華盛會”,始於1601年,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準許平倭功高的薊遼總督萬世德追悼平倭戰歿將士官兵,超度平倭時用石灰煮死的魚蝦鱉蟹等生靈的古會,也是偏關人民為紀念,追贈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德高望重的萬世德而舉行的盛會。萬世德(1546-1603),字伯修,號邱澤。始祖隨明中山王徐達征戰,以壯勇馳名。世德自幼奇穎聰慧,二十四歲時中進士,累官至兵部侍郎兼薊遼總督。萬世德在遼東任職期間,對侵擾我國沿海的倭寇給予了致命的打擊。據《偏關縣誌·明》記載萬世德親自偵察摸清了出沒無常的水賊的活動規律。想出一計,令沿海軍民每人燒石灰一斗,先堆積放置。在戰鬥打響之後,令兵士每人帶石灰一竹筒。倭寇每次作戰失利都集體入海從水中逃脫。而這一次倭寇逃入水中時,全軍上下及時將石灰倒入海中。海水沸騰,蒸氣蔽日,水賊不是燒死就是燙傷,戰鬥獲得空前勝利。皇帝萬曆大加封賞萬世德以獎其功。
雖然平倭有功的萬世德治住了海盜卻燒死了無數魚鱉蝦蟹,之後他常夢見魚蝦鱉蟹向他索命,且經常神情恍惚。在夢中他許下了每十年開一次萬人會,超度它們並陣亡的將士。他奏皇上得到允準。萬曆親自手書“敕旨欽命龍華盛會”。萬世德在家鄉偏關城內修文廟一座,作為萬人會自1601年開始每10年1次,到2001年已有4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