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式遷徙

候鳥式遷徙

候鳥式遷徙是指像候鳥根據自身生存需要,定期的進行大規模遷徙,以尋求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後代,多引申為勞動力人口的大規模遷徙,以及其他方面的大規模有方向目的性的流動。

簡介

候鳥遷徙是鳥類隨著季節變化進行的,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在動物界中,類似的活動非常常見,在昆蟲則稱為“遷飛”,在魚類則稱為“洄游”在哺乳動物則稱為“遷移”。

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受到體能、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人類的活動常常有意無意地破壞鳥類遷徙的補給站點,而給他們的遷徙製造更大的困難,有時甚至對某些物種的存續產生嚴重影響。

候鳥分類

候鳥候鳥
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

夏候鳥

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繁殖,深秋遷往南方溫暖地帶越冬,對繁殖地而言,這類鳥稱夏候鳥,如家燕、杜鵑黃鸝等。

冬候鳥

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對避寒地而言,這類鳥稱冬候鳥,如鴻雁天鵝、野鴨等。

旅鳥

不在境內繁殖,也不在我們這裡越冬,僅在南遷北徙時路經中國的,這些稱為旅鳥,如、鶲等。

漂鳥

在一定廣域範圍,夏居山林,冬居平原處的,視為漂鳥。

影響因素

候鳥遷徙候鳥遷徙
影響鳥類遷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氣候、日照時間、溫度、食物等,也有鳥類內在的生理因素。

氣候

在緯度較低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候鳥較少而留鳥較多,而在中高緯度地區候鳥較多而留鳥較少。其主要原因低緯度地區氣候變化較小,每年間各項氣候指數相對穩定;而中高緯度地區季節鮮明氣候變化較大。

溫度

溫度不僅僅影響了鳥類本身的感受同時也會影響鳥類的食物來源,當高緯度地區溫度降低時,鳥類便會隨之遷徙,而由於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中高緯度地區也會有一些區域會保持相對較高的溫度,生活在這裡的候鳥就有可能轉變為留鳥。

日照時間

有相當一部分候鳥,每年開始遷徙時間非常穩定,據室內實驗的驗證,這與日照時間有關,當日照時間達到一定長度以上或以下之後,會觸發鳥類體內的某種反應機制,誘發其遷徙行為。

食物

食物狀況是影響鳥類遷徙一個重要因素,有學者認為,由於鳥類是恆溫動物,本身對環境溫度的變化較不敏感,因而溫度因素對鳥類遷徙的影響主要就是通過食物來實現的,溫度降低不僅食物本身的活動停止,而且鳥類的覓食活動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這一因素迫使鳥類開始遷徙。

鳥類生理因素

根據對籠養鳥類的觀察,每到繁殖季節鳥類會出現所謂“遷徙不安”的行為,部分物種會終日朝向遷徙方向站立;或不斷試圖起飛,一些夜間遷徙的物種會顛倒晝夜節律,在夜間顯示出異常的活躍,由於在籠養條件下,氣候、溫度、光照、食物的條件終年不變,因而籠養鳥在遷徙季節的“遷徙不安”行為說明至少對部分物種而言,遷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內在生理因素的調節。

人口遷徙

李克強主持會議李克強主持會議:城鎮化建設
中國大量人口季節性遷移的一個原因是,很多農民進城後如同無根的浮萍,未能紮下根基。所以解決出路必然是實現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向全部常住人口覆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進城的農民真正在城鎮裡各安生業。

人口遷徙的另一個原因是地區發展極不均衡,大城市集中了過多資源,在政府之手的影響下集中了太多的經濟發展機會,因此遷移人口即使像候鳥一樣奔波勞苦,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所以未來要向就近城鎮化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實現地區差距的縮小。中央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向中西部傾斜,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解決措施

城鎮化城鎮化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新型城鎮化貴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寫好“人”字,要以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為切入點。要公布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探索實行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把進城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不能讓他們“懸在半空”。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向中西部傾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中西部中小城市和縣城,提升人口承載能力,促進約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

未來的城鎮化必須成為一個有機的可持續的系統,形成多層次錯落有致的城鎮化格局,以及大中小城市互相銜接配合的態勢,形成合理的城市結構和產業布局,結合新型農村社區,並讓城鎮擴張成大面積平衡發展的城市群,形成多層次的人口向城鎮集中,而城市文化從城鎮向鄉村擴散的格局。要形成這樣的格局,就必須保證不同城鎮之間有公平的關係,不能憑藉行政等級的優勢而占用過多資源,導致各種要素進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因此小城鎮要成為城鎮化的重點領域。一些地方已展開強鎮擴權運動,擴大中心鎮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理順與上級政府的關係,權力下放可以成為推進城鎮化的利器。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概念就是創新,而最關鍵的是政府內部、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關係的創新,讓城鎮化也成為一個釋放民間的消費與投資潛力的過程,從而真正成為經濟成長的拉動力,讓經濟與社會兩方面的發展成就相得益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