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國良

候國良

祖籍山東,一九四六年生於黑龍江省泰來縣。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一九九三年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優秀專家稱號。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國第九屆美展中獲優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二零零零年作品《遊子》、《願花常好》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66年高中畢業。
1968年作為“知青”到北大荒農場務農,從事業餘美術創作。
1973年師從環畫大師賀友直先生。
1979年調入哈爾濱畫院從事專業創作。
1987年進修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二畫室。
1993年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優秀專家稱號。
2002年被授予黑龍江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

主要作品

《歲月·回憶·思考》獲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
《遊子》 入選中國美協中國畫二百名家提名展。
《願花常好》 入選中國美協中國畫二百名家提名展。
《遺產》 入選“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
《老人》 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興安嶺傳說》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暴風驟雨》 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李兆麟將軍》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二等獎。
《但願人長久》入選全國工筆畫展。獲黑龍江省文藝精品工程獎金獎。
《呼蘭河傳》 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金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特點

70年代,侯國良醉心於連環畫創作。他以國畫手段畫連環畫,使連環畫和中國畫熔為一爐,相映成趣。

80年代,侯國良的作品大多以北方鄉村人物為題材,兼有動物、場景,筆墨精到,巧拙互用,注重表現北方的風土人情,鄉土氣息濃郁。

90年代,侯國良的思考轉向立體空間架構,以民族舊事為視窗,緊緊把握住那個時期人物的豐富造型和形象趣味,並適當地給以誇張的藝術處理。手法上,這個時期的畫作採取工筆畫技法,表現工細,輔染相應,增強了作品的觀賞性。

侯國良的畫作多描繪民國婦女,以寄寓往日的懷舊情感。如《家園》、《天香》、《花期》等,皆屬這般心境的作品。在視覺上,更注重醇厚、精微、情趣、氣氛的烘托處理。追求精而不滯、厚而不板,變形而不荒誕,最終達到意境美。

畫家評述

如何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用藝術的手段表達出來,如何以儘可能豐富的藝術手段更準確、更藝術化地完美自己的作品,一直是侯國良的追求。

侯國良畫作《但願人長久》

觀賞國良作品,在表達意念中,準確把握著嚴謹與自由、主客體之間的尺度。將傳統的理念與今人的時尚感覺巧手相融。看他的畫,讓你感受到有文人畫的氣息,又遠離文人畫。他的畫很注重色彩處理,但他不贊成靠向西畫,認為各種畫之關係應互為敬而遠之。

正如中國京劇,無論如何北一些人視為該“壽終正寢”之事但尋求創新也不會是改造成西方歌劇。侯國良是中性畫家,30度白酒。我們稍一回視藝術史,便可發現,各類藝術樣式都在順應著時代的變遷而更新。但無論如何,又兩點是不變的。那就是藝術的傳情性和藝術形式的獨特性。傳情,不言喻。而獨有性,大概就是特有的語言符號和特有的表現形式及手段。假如有一天蜻蜓變成和蝴蝶一樣了,那不是蜻蜓的進化,而是蝴蝶的滅絕。

審視一位成功藝術家的創作軌跡,它必於其生活修養、人品、心境相應。對生活沒有感悟的人,也就不會有一顆至情的心靈。麻木的心靈,不可能產生出攝人之作。對於國良的藝術生活是否可以用“成功”來評說,姑且不論,但他在用心感悟生活,用心靈與讀者對話,則是真真切切的。友人相聚亦相別,數載只在揮手間。相見、相別不相嘆,只因彼此都存留著對生活,對藝術的真誠。相見一笑,萬語千言盡載作品中。

作品賞析

候國良作品欣賞 候國良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