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濟發展離不開信心的支撐。積極的心態,堅定的信心,是戰勝困難的重要力量。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們一定要充滿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氣,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會信心——我們的家底有多少?1.金融危機來臨——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2.三十年碩果纍纍——我們應對危機的堅強後盾
3.十大舉措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4.內需空間廣闊——聚焦利好政策,堅定信心促發展
5.和諧治天下——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
6.消費習慣差異——讓我們贏到最後
7.六大優勢一引導中國平安過冬
第二章 市場信——企業過冬的小棉襖
1.市場前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產業升級——中國企業在陣痛中成長
3.政策扶持——企業前進的動力
4.市場低谷——企業進場抄底的好時機
5.走向海外——看準時機,主動出擊
6.積極應對——機會把握在自己手中
7.科學應對——讓信心成為企業的“流動資金”
8.責任,協作,進取——企業信心的三塊基石
9.不放棄不拋棄——企業裁員不是最好的辦法
第三章 個人自信心——成功團隊的支撐點
1.認清形勢——中國要富強是我們的信心源泉
2.不畏失敗——我們有信心從頭再來
3.勇氣戰勝一切——面對困難要有“敢死隊”精神
4.天生我才必有用——信心讓一切皆有可能
5.方法總比困難多——只有不自信的人,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6.信念激發潛能——突破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多
7.堅持是最好的成功——別人贏一時你贏一世
8.團隊裝在心中——整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9.心態決定一切——能打敗你的只有你自己
10.拒絕負面思想——用樂觀面對未來
11.帶著熱情去工作——把美好願望變成現實
12.沒有藉口迎接挑戰——員工對企業的最好信心
13.跟企業同舟共濟——對企業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寫在後面的話:堅定信心,共度時艱
附錄:
金融危機大揭密
2008年金融危機大事記’
……
序言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來勢很猛、速度很快,使西方各大國無不疲於奔命,雖然採取了多種措施救市,提振本國經濟,無奈效果了了。這時,中國挺身而出,站在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前沿。在多個國際場合,中國領導人都表示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拿出強有力的措施。9月2 4日下午,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斬釘截鐵的聲音說:“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一時間“中國信心”為世界矚目。
“中國信心”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具體表現在:金融危機源自美國,中國並非金融危機的直接當事國,海外投資損失有限,風險可控。中國的金融機構與國際上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的關聯度不是很大。此外,中國人在消費文化上還是以量入而出為主流,儲蓄率比較高。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中國在金融風暴中站穩腳跟。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下行趨勢,但與世界各國相比,仍處高點。
作者簡介
孫新陽,1964年7月生於陝西富平、法學碩士。自20世紀90年代起,一直從事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的研究,在《人民日報》、《光芒日報》、《求是》、《中國紀檢監報》、《中國產經新聞》、《海南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十數篇,代表作有《有中國特色主義法律體系初探》、《樹立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反腐倡廉觀念》、《論領導幹部的狀態》、《海南發展要著眼於提高地區競爭力》等。結合當前經濟形式和作者的研究心得創作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本書。旨在將自己的信心與國人分享,願大家將信心相互傳遞,這樣就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動力,多一些解決困難的辦法。媒體推薦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說:“要以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保證明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檢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的正要標準。堅定信心,擴大內需,確保經濟成長。”——海南日報 2008年11月7日
浙江省省委書記、省長呂祖善說:“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什麼十執掌發展最核心的要素?毫無疑問是信心!而且危機的特質,恰恰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從當前來看,我們有許多轉“危”為“機”的有利條件,更有許多足以樹立信心的現實基礎。”
——浙江日報 2008年11月14日
天津市委書記、市長黃興國:“信心比黃金更正要,只要思想不滑坡,克服苦難辦法多,要堅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始終,始終保持良好精神面貌。”
——天津日報 2008年11月20日
長江商學院院長說:“在醫療衛生、電信、金融,通過一系列的放鬆管制,甚至引入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發展的話,中國經濟的內需會有爆炸性的增長,從這一點來講我對中國能抗衡全球經濟危機是充滿信心的,沒有道理沒有信心。”
——200811月10日中央電視經濟頻道《堅定信心促發展》欄目中講話
嘉興市市委書記盛全生:“市場經濟是信心經濟,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信心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最核心要求、最關鍵資源,是戰勝危機的重要源泉。”
——嘉興日報平湖版 2008年11月6日
我的信心源自努力和經驗。所謂信心是,無論景氣再壞,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一隻鳥要飛過一片海峽,起飛時它要有信心,要知道怎么飛;起飛後,要想好下一個落腳點在哪裡。既然已經飛了,就要對自己有信心。
——郭台銘(台灣首富,紅海集團創始人)
圖書文摘
上百年來,華爾街一直都是賭徒和投機客們聚集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肆無忌憚的行為出現。按照某些經濟學家的理論,美國是制度最完善的國家,美國是最講信譽的國家,誠信是美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對於層出不窮的企業財務醜聞,人們卻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法來解釋這一現象。從安然到安達信,從環球電訊到世界通信,華爾街醜聞愈演愈烈。繼安達信之後,畢馬威和德勤相繼因為糟糕的審計紀錄而被推上被告席。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已有其三,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
其實根本原因並不難找到,馬克思引用別人的一段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可以說,資本家為了能實現資本增殖,又何懼拋棄誠信,他們敢於在公眾面前赤裸裸地表現自己的貪婪。
美國前國務卿貝克在密西根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也談到,“資本主義的精髓是貪婪”。在美國,對金錢的追逐成為一種企業病和社會病,無處不在,沒有什麼力量能夠克制。法國學者阿爾貝爾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越是成為短期財富的創造者,就越會成為長期社會價值的破壞者。”
而美國社會的主流觀點,是刺激人們超前消費,零貸款買房買車,刷爆信用卡,奢侈品享受、娛樂,貸款旅遊,手中沒有存款不要緊,拆了東牆補西牆,只要能維持高消費。這一狀態,初看似乎人人都生活在天堂,可惜這天堂建築在沙子上,終有一天會塌陷。有一個流傳頗廣,關於中西方消費觀念不同的小故事,講的是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美國老太太用貸款買房子,超前消費,活得滋潤,而中國老太太每天節衣縮食,過得很拮据,直到老了才掙下了一套房子,自己卻沒多少時間享受。以前很多人都羨慕那個美國老太太,認為這樣才是不虧待自己。而現在這個故事有了新的結局,當金融危機來臨,美國老太太失業,房價暴跌,而她又沒有存款,因此被銀行收走了房子,自己流落街頭。中國老太太沒有這些擔憂,她已經攢夠了買房子的錢,現在發生了金融危機,房價下跌,她終於買到了新房,不僅自己住了進去,而且百年之後還能留給自己的兒女一套近乎全新的房子。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現狀也有一些類似。
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是實體經濟所占份額只占很少比例,一些日常必需品都成了“中國製造”,而以金融創新為基本的虛擬經濟則占據美國經濟的大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