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山

俞秀山

俞秀山,中國清代蘇州評話、彈詞四大名家之一。生卒年、出身、籍貫均失考。他以說唱《倭袍》著名。《倭袍》曾被清政府認為誨淫,列為禁書,經俞秀山修改後始得開禁。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他的唱調當時稱為俞調,與馬調(馬如飛)並稱蘇州彈詞兩大流派。清代黃協塤《淞南夢影錄》稱俞調“婉轉抑揚,如小兒女綠窗私語,喁喁可聽”。俞調還吸收了蘇灘、崑曲以及京劇的一些唱腔,經近代藝人蔣如庭、朱介生加以發展,使之長於人物內心的刻畫,更適宜表達淒清哀怨的深沉感情。其他一些流派唱調,如夏(荷生)調、徐(雲志)調、祁(蓮芳)調等,都是在俞調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俞調一作虞調,“虞”指虞山(今江蘇常熟)。可能是因為清末女彈詞多唱俞調,而女彈詞又以常熟人為多,而被稱為虞調。

人物生平

字聲揚,江蘇蘇州人,藝術活動在清嘉慶、道光年間(約1796 -1821)。演唱書目有《玉蜻蜓》、《白蛇傳》、《倭袍》等,尤以《倭袍》最為著名,其唱腔自成一派,稱為“俞調”。對於“俞調”的形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俞調”又稱“虞調”,是流行於虞山(常熟)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調,常熟一帶女說書多唱此。一說為俞秀山吸收江南及受崑曲影響所創。早期的“俞調”既有優美舒展的一面,又有樸素爽利的特點,因此,常有人用“俞調”來演唱《三國·單刀 赴會》等氣勢磅礴,內容激越的開篇。另一說,“俞調”的形成,曾受俞之胞姐影響。其姐善唱詞曲,中年喪夫,性情壓抑,常在晨花夕月之下,輕聲吟唱詩詞及小曲,曲隨情走,以洗滌心中之悶郁。秀山以此為據,加以豐富提高,溶入書中, 逐漸形成纏綿悱惻,婉約多姿的流派唱腔。“俞調”運用真假嗓結合的唱法,故音域寬廣,鏇律變化豐富,有很強的表現力。它和陳調和馬調並列為評彈早期三大流派唱腔。

評價

19世紀中,當評彈進入上海茶樓書場時,多數彈詞開篇以“俞調”演唱,故稱“俞調”開篇。20世紀形成於上海的著名流派唱腔,如“徐(雲志)調”、“祁(蓮芳)調”等均脫胎、借鑑或 受“俞調”影響,“俞調”對評彈音樂的發展影響深廣。近代一些流派唱調如“小陽調”、“夏調”、“徐調”、“祁調”等,都是在“俞調”基礎上發展形成。

俞秀山和陳遇乾、毛菖佩、陸士珍被譽為“前四大名家”,傳人有 王石泉、錢耀山等,再傳弟子延續幾代,達百餘人。

評彈名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