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琳

毛新琳

毛新琳,彈詞演員 ,上海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1962年出生,祖籍寧波,1982年進入上海市新長征評彈團 ,1998年進入上海評彈團 ,師從張 鑒庭之子張劍琳,系張派第三代傳人。說表清晰傳神,富有激情,擅唱“張調”。 代表作品有長篇彈詞《十美圖》 、《孽緣奇恩》、《顧鼎臣》 ;中篇評彈《憑什麼相信你》、《林徽因》等。 演出長篇書目《曾榮掛帥》《正德訪嘉靖》等,當時和胞妹毛燕琳拼擋演出紅極一時,現與周慧合作。所獲獎項:第一屆《三槍杯》優秀獎、江、浙、滬《十佳開篇新作》十分之一、中國第六屆曲藝節表演獎等。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毛新琳 毛新琳

毛新琳可以稱得上是當今書壇繼承和發揚張派藝術的佼佼者,1980年考入上海新長征評彈團,師從張鑒庭之子張劍琳學藝,成為張派再傳弟子。不久又被團派往蘇州評彈學校培訓,成為“文革”後蘇州評校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即與胞妹毛燕琳拼檔演出。1997年,毛新琳作為優秀人才被引進上海評彈團,專攻張調,成為他事業發展的契機。但由於其師張劍琳早於1987年病故,毛新琳只能靠自學,而上海團濃厚的藝術氛圍和眾多的名家指點,都給他不菲的幫助。

毛新琳坦言:“初學張調的時候感到高音高不可攀,那種類似打擊金屬的鏗鏘聲,有質感、有力度,音色蒼勁、充滿激情。這樣的聲音離我千里,遙不可及……”

毛新琳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功到自成;於是他反覆地聽錄音,邊聽邊揣摩。好在各類隨身聽都一應俱全,無論是在家裡、在路上,有空就不斷的往耳朵里灌,弄得滿腦子都是張鑒庭先生的聲音。有時他會情不自禁,在捷運里放聲高唱,嚇得身邊的乘客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他發奮學習,博採眾長,以唱腔蒼勁有力、韻味醇厚而倍受觀眾青睞。近年來更是突飛猛進。

毛新琳 毛新琳

早在評彈學校學習時,毛新琳的“蔣調”“薛調”基礎打得不錯,但唱“張調”缺乏一點剛性,當時的指導老師陳希安老師就耐心地對他說:“唱張調一定要把每一個角都撐足,不能有絲毫馬虎。”這句話使他茅塞頓開。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終於達到了一定的剛性。在一次演唱會上,秦建國在聽完毛新琳一段《迷功名》後說:“你的唱腔都對,但有個缺陷,就像一個鴨腳,筋骨俱全,可是鴨蹼沒長全。”這一句話給毛新琳的啟示是飛躍性的,其實就是“張調”的韌勁,也是高難度技巧。張調並不是一味的強調高亢,更有內斂的情感,要想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那么一定是從劇情和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在感情出發。目標明確,毛新琳開始向高難度挑戰,並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從藝29年來,毛新琳一直堅持下碼頭說長篇,給他的藝術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現在毛新琳和團里的青年演員周慧搭檔,年演出的場次和演出收入已多年名列上海團前三名,團里的指標是每年完成150場演出任務,毛新琳年年超額,去年達到210場,最多的一年達到560場。他們在江陰還創造了在同一書場說《十美圖》連續三年加座的奇蹟。

毛新琳至今難忘去年一月在無錫和平書場演出的一段軼事,當時正遭遇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雪,冰封大地,道路難行;臨開場前,望望窗外的鵝毛大雪,毛新琳憂心忡忡地說“這么大的雪,恐怕聽眾不會多了。”不料一進書場,毛新琳驚呆了,場內人頭擠擠、熱氣騰騰,熱情的無錫聽眾不顧天寒路滑,冒雪而來。毛新琳頓時感到一股暖流直奔心窩。這天毛新琳在台上超水平發揮,博得台下掌聲不斷。

演出活動

毛新琳 毛新琳

2008年5月31日“海上雅韻庭月生輝”——“蔣調”、“張調”流派經典演唱會。

2011年10月3日《庭月生輝》評彈專場演出。

2012、2015年參加“古韻新聲——評彈流派交響音樂會”演出。

2016、2017年參加中篇評彈《林徽因》全國巡演,在各大劇場和高校演出。

獲獎情況

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評彈比賽個人表演獎、優秀劇目獎、文華獎。

毛新琳 毛新琳

2001年江浙滬蘇州評彈青年演員傳統書目電視展演優秀表演獎

2006年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優秀作品獎

2006年第三屆中國評彈藝術節表演金獎、劇目金獎

2008年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入圍獎。

2009年第四屆中國評彈藝術節優秀書(節)目獎。

2010年第六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提名獎。

2010年上海文藝創作優品

2011年第七屆中國曲藝節展演中獲評優秀節目

2012年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提名獎。

2016年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提名獎

2016年“中國精神·中國夢”優秀曲藝作品獎

主要理論

對於唱的理解各人不同,有些會追求現場效果多一點,這是一種商業化的行為,無可厚非。但一個演員要想有自己的個性,要想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那么一定是從劇情和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在感情出發。張調並不是一味的強調高亢,更有內斂的情感。初級階段會比較注重誇張地學形似,把聲音憋成比較沙啞、把三弦亂搖亂晃,甚至還有把三弦一手拋起,另一手接住,象耍雜技一樣。這樣一來,雖然能夠博得現場一笑,卻有“灑狗血”之嫌,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更讓人感到這是在醜化張鑒庭先生的藝術神韻!而且,“張調”的精髓不只是“罷罷罷”,這只是一個表演激情迸發的代表,並不是張鑒庭先生藝術神韻的全部。如《曾榮訴真情》、《花廳評理》的唱段就充分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和內涵。“張調”是一個大流派,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原因在於他能一曲百唱。無論是男角還是女角,正角還是反角,張調都能唱得聲情並茂,入木三分,這正是一種藝術內在美的體現,也是“張調”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無論是學唱“張調”或是欣賞“張調”,千萬不要走入誤區。張鑒庭先生那沙啞的聲音是由於錄音在他50歲以後的居多,一個演員一般演出到50歲以後,聲音會自然變得有些沙啞。所以不要硬做沙啞,以免縮短自己的藝術壽命,阻礙了自身的藝術發展,那樣會得不償失。

評彈名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