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貝
拉丁文學名:Paulonaria beckii命名者:Gaskoin,1836
分類: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貝超科、寶貝科、鼻貝亞科、疹貝屬、保螺貝亞屬
別名:貝氏寶螺
模式標本產地:菲律賓。
鑑別特徵:貝殼小形,長卵圓形,薄,兩端凸出,右側緣加厚。殼面黃褐色,具白色圓斑點及稀疏的眼點。殼口窄,外唇的齒褐色,軸唇的齒無色。
形態描述:貝殼小型,呈長卵圓形,殼質薄,兩端凸出,並向上翻,後端較前端凸出些,背線清楚,接近中央,右側緣加厚,其上並具有小的凹坑。殼面呈淡黃褐色,其上具有大小不同的白色圓斑,在較大的白色圓斑內具有類似“眼”狀的褐色斑點,這種褐色圓斑點,並延至殼的兩側邊緣和基部。殼口窄長,兩端微曲。外唇的齒約2 o枚,從殼口延伸至基部呈褐色,但在前、後端的齒3—4枚無色,軸唇的齒通常無色,偶爾有褐色者。動物呈桔紅色,外套膜薄,光滑,不能全部遮蓋貝殼,大約有1 8個較長(4—5mm),呈樹枝狀的乳突起,分布在整個外套膜上,另外,尚有許多短的、如絲狀的乳突起。夏威夷的標本,其水管為較淡的紫色,其末端邊緣呈鈍的突起。觸角很長(6—7mm),尖端鈍。足部褐色,底面的顏色較淡。
生物學特性
據記載:在太平洋關島礁湖內珊瑚的邊緣採到一個生活的標本。水深約3 7m拖網採到過。地理分布:除在我國台灣(琉球嶼)有分布外,國外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如日本,菲律賓,新不列顛島(N.Britain),關島,夏威夷,馬紹爾群島,南到新喀里多尼亞(N.Caledonia)及澳大利亞西北方。印度洋馬爾地夫(MardiVes),東非沿岸自桑給巴爾至南非沿岸等地都有其蹤跡。
稀有程度: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