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扮

俊扮

一般用於生、旦腳色所扮演的各種人物。相對於淨、醜的大、小“花面”而言,又稱“素麵”或“潔面”。

俊扮

正文

戲曲的美化化妝。其特點是略施彩墨以達到美化效果。一般用於腳色所扮演的各種人物。相對於的大、小“花面”而言,又稱“素麵”或“潔面”。
早期戲曲的生、旦化妝都較清淡,這同戲曲多在白天演出,靠自然光照明有關。到了清末,新式舞台興起,採用電燈照明,舞台光線由暗到亮,化妝的色彩也就相應地加重加濃。同時,社會美飾風尚的變化也影響到戲曲化妝,這在旦腳化妝上尤為明顯。早先口紅的點法是只在下唇點一紅點,表現所謂“櫻桃小口”。自20世紀初起,才逐步改成現在的樣子;講究畫黑眼圈也只有70年左右的歷史,先由南方旦腳開始,逐漸影響到北方。化妝品原來都用花粉、胭脂等粉彩,改為以油彩為主,則是較近的事。
俊扮著力於表現劇中人物面貌的端正、俊秀。但在用色和畫法上,根據劇中人物的年齡大小、是文是武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表現一般青壯年,眉心、眼眶和兩頰的紅色可以濃些,老年則淡些;體格強壯、生活優裕者可以濃些,病弱或貧困者可以適當淡些。這只是一般的情況,結合具體人物,又有更細緻的變化。如周信芳扮演《清風亭》的張元秀,至《盼子》以後,就把印堂(眉心)的紅色洗去,敷以白粉,以表現這個人物的日漸衰老和精神上的悽苦;而《掃松下書》的張廣才,也是一個老人,卻要在兩頰上抹點淡紅。因為張廣才雖老,但血氣未衰,在秋風中掃松,被風吹久了,臉上自然泛出紅暈。同時,他托李旺捎信,敘述蔡家悲苦境遇,痛責蔡伯喈忘恩負義,心情激動,氣血上涌,兩頰上的紅色正好起了烘托作用。除了紅色的用法有不同外,眉、眼的黑色也有區別。青壯年的黑眉和黑眼圈可以畫得濃一些;中年則略淡些;老年則不畫黑眼圈,並在眉毛上塗灰白色或白色。戲曲的俊扮,不同於話劇的寫實化妝,極少用皺紋和陰影來表現年老,所以臉上顯得乾淨,富有裝飾美。生腳的文武之別,主要是眉心抹紅的形狀不同。抹成槍尖式的,為一般武生、雉尾小生所用;抹成半圓形的,為扇子小生所用;其他生腳,則淡淡地抹些紅色即可。在古代生活中,男子也有塗脂抹粉的,但被視為不正派行為,所以一般生腳的傳統扮法,忌脂粉氣太重。旦腳化妝也有濃、淡之別。如扮秦香蓮、趙五娘一類人物,青衣應工,都作淡妝,稱為“清水臉”;眼眶和兩頰略染紅色,只是表現劇中人的健康膚色。只有扮演富貴人家的少女、少婦,或風流、輕佻的女性,才可畫得濃些,以表現劇中人的濃妝艷抹。
戲曲中的俊扮,一般都要吊眼睛,即用帶子牽引的辦法,把眉梢、眼梢向上吊起。這可以使人物更加英俊,並能擴大眼眶、加強眼睛表情的明顯度。對於中老年演員來說,還能減少臉上皺紋和淚囊的痕跡。
旦腳的俊扮中還有一種樣式,即扮演某些淫邪婦女(如《摘星樓》的妲己)時,要在眉心、上眼眶和嘴角邊加畫一些花紋。這既不同於丑旦,也不同於旦腳的勾臉(如北方崑曲《棋盤會》的鍾無鹽)。這種表現手法現在只有個別劇種(如山西上黨梆子)還保存著。

配圖

俊扮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