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雙眼,流放了自己。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俄狄浦斯(Oedipus)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是兒童(或成人)對於養育雙親的愛與恨欲望的心理組織整體,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呈現為三角人際關係結構,即個體自身,所愛的個體對象,執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隨愛與恨,及恐懼等等衝突矛盾的情緒。它存在的外在條件是人類的兩性差異和亂倫禁忌。中文語境有時也有說成“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

基本信息

概述

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
俄底浦斯(Oedipus)情結的說法,緣自古希臘, 是一個弒父戀母的故事。關於Oedipus情結的理解一直是有大量爭議的。Freud提出Oedipus的概念時是在父親去世後進行自我分析時想到的。他是這么描述一個小男孩的內心世界的,男孩希望取代父親在母親床上的位置,但是擁有這樣的希望同時喚醒了被強有力的父親閹割的恐懼,而終極的懲罰—失去陰莖就被象徵性的結合到這種競爭的情境中了。而且閹割的事實會被男孩子對性的好奇所證實,當他發現女孩子是沒有他有的那個東西的時候,在他的意識里,他相信那一定是被閹割過了的,而且這種觀點似乎可以被女孩子的月經中流的血所證實。同樣,Freud假設女孩子內心有和男孩類似的想法,她們也希望取代母親在父親床上的位置,但是由於缺乏某種器官所意味著的力量和重要性的緣故,她們也同樣會感到被閹割了而因此焦慮。所以,Freud認為順利的渡過Oedipus期的衝突是孩子向成熟和獨立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男孩可以通過被父親的認同得到自己將來一樣會變得強有力的承諾,女孩子也需要從母親那裡得到肯定,自己雖然缺乏某種器官,但是長大後會通過獲得一個男人以及孕育孩子來補償自己隱約缺失的東西。

原型

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的原型。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么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底比斯王對這個預言感到震驚萬分,於是下令把嬰兒丟棄在山上。但是有個牧羊人發現了他,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

俄狄浦斯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誰。長大後他做了許多英雄事跡,贏得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後來國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殺掉的一個旅行者是他的父親,而現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親母親。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雙眼,離開底比斯,獨自流浪去了。

心理學研究

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精神分析學的術語。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選擇,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性本能”,同時也是由於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於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視母親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親看成是爭得此所有物的敵人,並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係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為母親干擾了自己對父親的柔情,侵占了她應占的地位。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我們自己回想一下小時候或者說現在是否有過嫉恨自己異性父母的時候。正如故事中的俄狄浦斯當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的時候是多么的羞愧。因為在我們的倫理道德中這樣是不被允許的,甚至說想一下也是被認為邪惡的。在這一時期,我們是很矛盾的,不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在我們的意識還未完全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已經成功處理了。以男孩子舉例:當他開始嫉恨父親,想要擁有母親的時候,自然會表現出對父親的敵視,但是越來他會發現自己不夠強大來抵制父親,轉而,他會向父親學習產生認同,慢慢的就成長起來了。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因為家庭情況的、個人的一些經歷不同,在程度上就會是不一樣的。父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一個強大的父親比之一個懦弱的父親是更容易讓孩子認同的,如果母親過於強大在家中占主導地位的話,男孩子就很有可能認同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影響。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這種感覺。他的意識很小心地避免認知這些感覺,當這些感覺出現時,它們都早已被偽裝過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安全度過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結在那裡,長大後這種亂倫的情結還保持著。而且成為自己內心矛盾衝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潛意識裡想,而意識里又是不允許的,這種恐懼使得那些社會不允許的感覺被封鎖在潛意識底下,但是它們在那裡不斷想掙破它們的監牢。這種介於想要和不想要之間的掙扎就會造成心理問題。

“俄狄普斯情結”是男孩情結;與它相對應的女孩情結被稱之為“埃勒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

癥結所在

俄狄浦斯癥結以偽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里。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現在我們的藝術、流行歌曲、文學、幽默、褻讀神聖和其他許多方面上。

“俄狄浦斯癥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的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身上。對多數人而言,這種存在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嫌惡。因為這緣故,俄狄浦斯情結的理論對許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驚嚇,甚至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拿它來做為巧言的託辭,而拒絕一切有關精神分析的事情。

我們常可看到的是:某個男人與一個年紀大他很多的女人結婚,那就是這方面的好例子,更戲劇化的是報紙上偶而也刊載這類的故事:一個女孩為了某種原因殺害了她的母親。這些感覺時常表現在個人的畏懼結婚上,或表現在太過份想結婚(或離婚)的偏好上。這只是少數幾個例子。它們都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表現形式;不過,這種情意癥結如果愈強,就愈容易被自己發現--常是種情緒不健康的訊號。 對本身的這種問題相當了解的人(不論是經由什麼方法)往往是情緒相當健康的男女。

綜述

有時候,潛抑的俄狄浦期癥結突破潛意識的封鎖,溜到意識里來了。不過它們是以仿造形式出現的,以藝術形式出現的時候最多,這樣的形式顯然比較不會被我們所反對。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會對自己更了解一點。

學者分析

拉康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派學者,他是如此解釋Freud的Oedipus情結的,他認為與其從生理的現實角度去批駁,還更不如說可以用一種象徵的意味去加以理解Oedipus期的作用.父親的出現起到了一個綜合的作用,把孩子與母親,孩子與理想的自我以及孩子與潛在的閹割者進行了必要的分離.這么說,Oedipus衝突中的閹割焦慮是帶有象徵意義的,而並非真的就是生理上的恐懼。
談到想像世界裡的象徵意味,必須要有一個意識,我們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身上可能發生了什麼事.這裡一個關鍵的詞是“相信”,它並不是指我們成人相信或不相信,而是孩子非常有可能是相信的,儘管對於成人來看有些事情可能是荒謬的,孩子相信的事情就是會在他的內心世界中留下投影,所以在理解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敏銳到這可能是一個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世界發生的變化和衝突,一個孩子就是可能經歷嫉妒、羨慕、報復、恐懼,隔離等等所有這些情感,而這些情感如果不能被父母容納,就會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或人格層面留下影響.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情感的部分有時甚至於在語言還沒發展出來的時候就形成了,而在語言之後,又面臨一個新的困難,如何將想像世界裡的部分同語言做適當的融合,拉康是這個領域中研究精深的學者,談到語言和符號可能帶來的影響,談到語言所指和語言能指的區別,非常複雜難以透徹理解。仔細體會,我們可以感到似乎大家都在說相同的事情,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從生理的本能欲望的角度來看待和解釋孩子的嫉妒與競爭的心理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孩子如何在這個時期通過意識到父親母親有一種獨特的關係來慢慢發展出自己在關係中的位置,從而發展出健康的有價值的人格。這一個時期孩子需要和父母形成一個有力的情感連結形成一個安全的基礎,從而有能力對內在和外在世界進行探索,孩子也要學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與抗議同父母的分離或者父母的缺席,而不是用一種被排除在外的仇恨和嫉妒來應對,學習一種將感受上升為表達的能力,換言之一種可以處理情感的能力,這之後(用自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可以形成一種穩定的自我感,能夠承受和忍受分離,忍受憤怒的攻擊。

案例剖析

一個三十多歲的商人,因為不能建立和女性的持久的關係而來尋求幫助,這個商人一直以來身邊並不缺乏適合的女子,可是每每在要發生承諾的時候,這個男人就變得非常的恐慌,他連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種恐慌也使得他每次和女友的關係都不了了之。他的生活中的表現也是經常的陷入莫名的情緒低落之中,有時又很容易發怒,影響他生意夥伴對他的看法。他表面上看來非常認同他又敬又怕的父親,希望象父親一樣是個強有力的,控制的人,可是其實他又做不到,暗地裡他其實覺得自己很象隨和順從的母親,他明白母親對他的期待,希望他儘管自己獨自居住,仍然能常回家吃飯,所以他還是非常的順從生怕冒犯到母親。
直到一次事件他隱約意識到哪裡似乎出了錯,有一次他帶一個非常有希望建立關係的女友回家吃飯,父親顯得非常的迷人而且有魅力,突然間他就被自己內心中的不足感和嫉妒占據了。可是他卻認為是女友背叛了他,認為女友很沒有水平,特別的廉價。當談及父親喚起他的這部分感受的時候,他表達的非常困難和掙扎,而且就算被諮詢師指出他可能潛在的某些東西,比如他自覺不如,還有他的對父親的嫉妒,他仍然是以“你可能是對的吧”,或者“我沒有這么想過”來推搪,換言之,他雖然勉強表達出了父親喚起的某些感受,卻並沒有將這些直接與他內心中對父親的恐懼聯繫到一起,直到最後,他突然意識到,原來潛意識裡他仍然認為他是不可能超越父親的。
同時,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另一個問題,何以父親喚起的這種嫉妒為什麼使他認為女友背叛而且廉價呢?原來,在他和母親的隱密的連結中,他一直不能承認的是他確實在兒時,在母親懷著他的弟弟的時候,曾經經歷了非常痛苦難熬的嫉妒,他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已經這么好了,而母親仍然要接連給他生了兩個弟弟,在他的心目中,這是母親對他的背叛.而且他清楚的記得當他心懷不滿悶悶不樂的時候,而父親卻在餐桌上逼他開口說話時內心感覺到的羞辱。事情變得有些眉目了。那就是,我們清楚的看到,在孩子心目中在Oedipus時期中的這種嫉妒和內在的一些負性情感並沒有被處理好,就此殘留了下來,直接影響到了他成人時期事業和關係的發展。他對父親的無能感使他把對母親的不滿投射到了女友身上,直接影響到了他和女友關係的健康發展.而且同樣的循環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他的潛意識中,他是不能超越父親的,所以他不能處理好自己的嫉妒,嫉妒的背後是自己的無價值感.而且他的隱秘的同母親的親密,任何女孩子都不能相比,包括他的獨身,因為母親為此非常的擔心,都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潛在的對母親的譴責,相當於他在對母親說”你看我對你如此的好,你仍然背叛我。我就是要讓你為我擔心,我要證明你就是我的”等等。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案例,這個男人人格層面上殘留了一些他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強迫的性質,使得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一種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循環當中不能自拔.當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內心衝突的本質,而且是在伴隨著巨大的痛苦之後,這相當於重新經歷兒時所不能忍受的傷痛而且是他一直以來試圖迴避的,他運用了潛抑,反向形成,投射等種種防禦方式來處理他核心的焦慮.在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仍然沒有學會如何面對對父親的嫉妒以及調和對母親的愛與恨的時候,事情才變得有希望了。當這些潛在的意識被他了解到之後,這個男人終於有機會逐步的改善了與女友的關係,在生活上更加獨立,以一種更為確定的態度面對父親,慢慢的展開了更為成熟和自由的生活。

形成原因

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與自己異性的父親或母親身上滿足性慾,而怨恨與他同性的父親或母親。原始的社會和文明的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原理禁忌,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一生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
一般人度過一生而不曉得自己身上有這種感覺。他的意識很小心地避免認識這些感覺。因為這種認知對一般人的打擊太大,常會使他不知所措。所以當這些感覺出現時,他們都早已被偽裝過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恐懼“別人會怎么想”。這種恐懼使得那些社會不允許的感覺被封鎖在潛意識底下。它們在那裡不斷想衝破它們的監牢。這個監牢即是我們對良心的畏懼。造成心理症的就是這種介於想要和不想要之間的掙扎。
有時候,潛意識壓抑的俄狄普斯情結突破潛意識的封鎖,溜到意識里來了。不過它們是以仿造形式出現的。這種形式顯然比較不會被我們所反對。俄狄普斯情結以偽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常可以看到的是:某個男人與一個年紀大他許多的女人結婚,一個女孩為了某種原因殺害了她的母親。有的人畏懼婚姻,有的人又表現出太過分想結婚(或離婚)。這些例子都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表現形式;不過,這種情結如果愈強,就越容易被自己發現——常是種情緒不健康的訊號。對本身的這種問題相當了解的人,往往是情緒相當健康的男女。
“俄狄普斯”情結想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身上。對多數人而言,這種存在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厭惡。因為這個緣故,俄狄普斯情結的理論對許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驚嚇。
心理性慾發的五階段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人格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心理性慾發展的五階段。
口欲期
第一階段稱為口唇期,其特徵是通過口唇獲得滿足:吸吮,哭或用嘴探尋物體。口唇期開始於出生後18至24個月之間。在這一時期,嬰兒只有本我。因此該階段相應的特徵是不能延遲滿足的·自私的·一味索取的行為。
肛門期
一直延續到42至48個月之間。在這一時期,嬰兒通過肛門獲得滿足。弗洛伊德認為,如廁訓練使兒童首次意識到其行為對他人的意義,並開始學習為了從他人那裡獲得滿足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如果兒童聽從父母的命令,他會得到表揚和讚許;如果不聽從,兒童就會收到批評。這些結果的實現期望,是自我的開始。
性器期
這一階段一直延續到5歲或6歲左右。作為兒童型衝突體驗的結果以及這些衝突得到解決的手段,超我在這一階段得到發展。弗洛伊德認為,在本我的驅動下,男孩在性器期產生對母親的亂倫欲望。這種欲望稱為俄狄浦斯情節。經過這一階段自我能夠判斷行為的現實後果,並認識到會遇到競爭對手既父親的反對。男孩還認識到,如果和父親公開競爭,他會失敗。他開始擔心父親會閹割他,以防止他稱為將來爭奪母親的競爭對手---這種現象稱為閹割焦慮。男孩通過認同父親來解決這一困境。這使男孩至少從象徵意義上可以像父親那樣與母親做愛。作為認同的過程的一部分,他開始接受父親的信仰和價值觀。他開始發展超我。
小女孩以相似的方式發展超我。弗洛伊德認為,進入性器期後,女孩開始認識到自己與男孩不同。他體驗到陰莖嫉妒:沒有陰莖使她感到不完整或不充分。她還相信如果她和父親做愛,她將占有父親的陰莖,至少可以暫時占有。另外,如果她懷孕了,也許可以生個男孩,從而創造一個陰莖。這樣,女孩基本的自卑感引導她產生對父親的亂倫欲望。女孩通過認同母親來解決這些感覺,從而允許自己在母親與父親做愛時象徵性地與父親做愛。這種認同引導她接受母親的道德價值觀;形成她的超我。
潛伏期
這一階段一直延續到青春期。在這一階段中,個體通過運動和業餘愛好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興趣和活動來宣洩性慾和攻擊欲望。
生殖期
它始於青春期,之後延續一生。在這一階段里,兩種基本驅力推動著個體:性和攻擊。人的身體產生性慾(力比多)和攻擊能量。健康個體通過社會允許的渠道釋放這種能量:合適宜年齡的異性成人建立性關係,運動,職業發展等等。如果人們未能找到這些出口,能量就會不斷積聚,直到無法容納而在潛意識的引導下,以某種不可控制的方式釋放出來。為防止這些能量的不適當釋放,個體通過各種無意識機制轉向或抑制這些能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